本篇文章804字,读完约2分钟

个人不能失去做好事,但社会不能善待好人。

七年前的深秋,荒废的阿婆陈贤妹伸手倒在路上,拯救了孤独无助的少女小悦悦悦。 那一幕让人们记住了这位亲切的老奶奶。

据报道,现在陈阿婆落叶回家乡了。 当地让她在养老院生活,每月可以领取2500元的补助金,不用为生活操劳。 中午一个,晚上三个菜,陈阿婆很满意。 人们看到她晚年的稳定,称赞说:“好人有好报告,好吧。”

让好人做好报告,是大众朴素的期望。 年轻人,大家都很亲切,都很尊敬。 网络视频显示,陈阿婆去饭馆吃饭,服务员认出来拍照,笑得那灿烂!

虽然说要让好人做好报告,但并不是说没有利益的话,我就不会做好事。 为好报告做好事,这是计算,落在了下乘。 陈阿婆不是贪图养老院救的孩子。 行善,见义勇为,应该由人类良知驱动,这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个人不考虑得失,即使是“漂母饭信,非为报也”,社会也不能善待好人。 应该表扬,应该保障,也需要机构支持。

“民生观:让“好人好报”得到保障”

传说“为大多数人领工资的,不能把它冻死在寒冷中”,过去常说英雄不能流血流泪。 在社会行为的框架下,善行往往需要激励才能持续发展和形成规模。 人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会根据社会的反馈来校准自己的行为。 即使自己牺牲了,社会也处理了后顾之忧,这一定是内心的喜悦。 帮助别人,收获的是肯定和赞赏,接下来即使遇到危机,也自然会继续。

“民生观:让“好人好报”得到保障”

如果是“好人难做”,做好事,落下很多麻烦,公众也漠不关心,利益是社会的,别人的,风险你自己消化了,恐怕就成了无形的拦路虎了。 另外,下一次,可能会在很多人的心中喃喃自语。

对善良的人来说,当然要让善行更顺利地持续下去。 视频中,陈阿婆说,她一直在教育自己的孙子,如果有人跌倒,就必须去帮忙。 从陈阿婆的笑容中,我们感受到了“善有善报”的安慰。 从陈阿婆的话中,我们看到了善念世代的传承。

“民生观:让“好人好报”得到保障”

不能光说“好人一生平安”。 而且,必须全力保障。

人民日报( 2019年02月21日版13版)

标题:“民生观:让“好人好报”得到保障”

地址:http://www.cq828.cn/hrhs/7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