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19字,读完约2分钟

记者、老师本质上是书生,书生的本色是知识和思维,老师一生读书、教书、写书、做学问、带学生、操心天下、带后辈。 他的离开,给了我今天的后辈应该如何继承前代知识分子的坚守和风骨的想法。

汤一介1927年出生于天津,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是当代中国哲学界的代表人物之一。 北大官方发布的讣告概述了其一生的身份,包括“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哲学教育家、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儒藏”编纂与研究重大专家、“儒藏”总编纂、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名誉博士、日本关西大学哲学教育终身成就奖。

“北京大学师生怀念哲学巨匠汤一介”

在60多年的学术生涯中,汤一介致力于构建中国以前流传下来的哲学理论体系,从“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三个基本命题解释儒学,使之有益于当今世界。 今年5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大力视察北大,促膝谈心,对中华优秀以前传下来的文化继承、快速发展、创新做出巨大贡献表示赞赏。

“北京大学师生怀念哲学巨匠汤一介”

汤一介被公认为新时期国学的领军人物,经常被冠以“大师”的称号,但汤一介本人生前曾表示:“我不是大师,现在没有大师。 因为,我们没有提出理论,让世界承认,“新教的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之类的东西没有影响过西方世界100年的著作。”

“北京大学师生怀念哲学巨匠汤一介”

老师去世的时候,学生杨浩正奉老师之命在湖北黄梅参加了老师父亲汤用顿纪念馆的落成典礼。 “80后”杨浩说,老师待自己像爷爷一样,像家人一样亲切,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照顾得很周到。 学习上要求很严格,“他希望我们安心求学,不要急躁”。

“北京大学师生怀念哲学巨匠汤一介”

杨浩先是跟着老师参与《儒教》的编撰,毕业后留校研究汤一介的学术思想,参与整理《汤一介全集》,“7月中旬之前总是去老师家,每次见到老师都督促我尽快完成手头的书给他看。”

晚年汤一介埋头于《儒藏》的编纂事业。 “我可以在未来十年用五个词来总结。 一是编纂《儒教》(精华篇),二是完成儒学研究院,三是完成现实相关课题,四是带研究生,五是完成与国外的学术交流。 ”。 2004年《儒教》开播时,汤一介说。

“北京大学师生怀念哲学巨匠汤一介”

杨浩说,今年上半年,《儒藏》出了100本,《汤一介全集》出了10卷,《汤用彤全集》也出了11卷。

“我的名字叫‘一介’。 我父亲大概希望我当一名书生。 我其实也成了书生吧。 ’汤一介说。

标题:“北京大学师生怀念哲学巨匠汤一介”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13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