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浣熊“占领”华人住宅 这些动物闯后院让华人崩溃”
中国侨网4月28日电题: 7只浣熊占领了中国人住宅,入侵后院的动物瓦解了中国人 最近,加拿大多伦多的中国妹妹家来了一只不速之客浣熊。 起初是一只,后来又生了六只,后来这所房
-
“第二届中华白海豚保护推广日在珠海长隆启动”
中新网珠海4月27日电(许青林捷) 27日举行了第二届中华白海豚保护推广日暨珠海长隆中华白海豚科普月主题活动,在珠海长隆中华白海豚科普教育基地隆重举行。 4月27日,全国水生野生
-
“在“鸟的天堂”武夷山观鸟”
5月5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夜鹭雏在福建武夷山一湖心岛新孵化。 邱泉摄 5月5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夜鹭在武夷山自由地嘻嘻嘻。 邱泉摄 5月5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夜鹭雏在武夷山自由
-
“再现白鳍豚生存故事 作家徐鲁新书《追寻》发布”
作品《追逐》艾启平摄影 中新网武汉5月6日电(唐靓颖艾启平) 6日在湖北省美术馆举行了由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美术馆、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集团)有限企业联合主办的国
-
“海南万宁涉黑“村霸”被抓 象牙玳瑁等奢侈品堆满屋”
共查获汽车4辆、现金约65万元、名酒约180箱、现场枪支1支、濒危野生动物产品魏瑁5只、象牙3只、沉香花梨产品11件、金银珠宝40多件hellip; 据悉,海南警方5月6日通报了万宁市潘海文涉
-
“全球百万物种濒临灭绝 生物多样化保护亟待变革”
根据联合国6日在巴黎发表的报告,世界约100万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胁,人类活动是这个问题的首要原因。 但是,如果从地区到世界各个层面都开始了革命性的变化,拯救世界生物多样性
-
“黑猩猩越来越“笨”?德国学者:各种技能在失传”
中新网5月7日电据英国广播公司( bbc )报道,德国进化人类学和生物物种多样性研究者发现,由于人类活动的冲击,非洲黑猩猩的社区文化行为正在退化,但在人类足迹较少的地区没有这
-
“首例穿山甲公益诉讼关键不在输赢”
海关查获的活体穿山甲两个月后全部死亡,广西林业部门为此登上法院被告席。 一方是民间环保组织,一方是地方主管部门,这场全国首例穿山甲死亡公益民事诉讼轰动一时。 今年4月
-
“三江源腹地野狼群出没 一户牧民逾150只羊伤亡”
西宁5月7日,中电(孙睿) 7日接到位于三江源腹地的青海省果洛州甘德县下藏科乡政府对外通报,同乡牧民岭终于有柔家羊群被野狼包围,约150只羊死伤。 目前,政府部门正在为此申请财
-
“又到观鸟时节 相约网红打卡地”
每年4、5月,河北省都迎来观赏许多鸟的季节。 除了有名的观鸟之都秦皇岛外,华北明珠白洋淀、曹妃甸湿地、南大港湿地、衡水湖等也是珍禽翔集的观鸟之所。 秦皇岛悠久而有名的观
-
“濒危动物猪獾现身居民区 民警救助后放归山林”
为了警察,我打算把猪獾放回山林。 八森林公安派出所供图 新网西宁5月8日电(李隈)野生动物多出现在县城,这几年,即使是一些级别的野生动物,保护救助它们也是我们的责任。 青海
-
“中国一只猫咪“藏匿”集装箱漂洋过海 登陆意大利”
中新网5月7日电据欧联通讯社报道,日前,意大利米兰海关向媒体通报称,海关工作人员定期检查从中国运往意大利的集装箱时,意外在集装箱中发现了中国猫。 这只猫漂洋过海,在约
-
“从乱河滩到“鸟的天堂” 一名摄影师镜头里的“生态变奏曲””
新华社5月7日电(记者陈忠华、孙亮全) 5年前的镜头上首次出现鹳,山西省孝义市青年摄影师武晋洲决心与鸟一起保护鸟,拍照鸟。 鹳是国家一级的保护动物,对环境非常挑剔,但以前孝
-
““猴哥”进村捣乱 村民无奈报警求助”
最近,云南省广南县八宝镇的下寨村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上山摘水果在田里拔苗,搅得村子不得安宁。 村民无奈之下不得不求助。 接完警察后,广南县自然资源公安民警赶到现场时,
-
“超萌“国宝”小滇金丝猴被救助 缠着民警要抱抱”
金丝猴是中国独特的物种,其稀有度可与大熊猫媲美。 最近,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侗族自治县警民合作,成功拯救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丝猴。 在民警的照顾下,它已经能平静
-
“中国科学家进行深潜鲸类科考 在南海考察区首次发现抹香鲸”
中新网三亚5月10日电(记者王晓斌) 2019年中科院南海深潜鲸类科考航次结束两周考察活动,10日上午依托港三亚,科学家在南海海域目睹了27群深潜和远海鲸类动物,其中2次发现了蓝鲸群
-
“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等揭示哺乳动物高温保护机制”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供图 在这次的研究中有两种实验动物老鼠(左)和鸭嘴兽 本报讯(见习记者辛雨) 5月14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赖仞、杨仕隆、浙江大学教授杨帆和
-
“旅美大熊猫母子“白云”“小礼物”回到四川“老家””
成都5月16日电(王鹏安源饰)旅美大熊猫母子27岁白云和6岁礼物16日回到四川老家。 熊猫白云时隔23年回到故乡,是因为熊猫的小礼物跟着妈妈第一次踏上了故乡的土地。 大熊猫的小礼物
-
“研究显示大熊猫吸收营养的结构更像食肉动物”
新华社华盛顿5月2日电(记者周舟)中国和澳大利亚科学小组发现,从消化吸收营养结构来看,以竹子为主要食物的大熊猫是肉食动物而不是食草动物。 最近发表在美国《现代生物学》杂
-
“科学家揭蝌蚪尾巴重生奥秘 或助人类实现器官再生”
5月19日,英国泰晤士报网站5月17日发表了蝌蚪细胞为人体器官再生带来希望的文案。 副本显示,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最初观察到动物对严重伤害的反应异常兴奋。 我很惊讶蜥蜴和蛇的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