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59字,读完约7分钟

3月30日,在长青园墓地,李玉荷老人蹲在松树下,用棉布轻轻擦拭埋在草地上的小黑石碑,将手中的花折成小树枝,绕环石碑一周。 石碑上只有两个死者的名字和生卒年,碑下是我的父母,父亲在文化大革命中去世,没有留下遗骨。 母亲去世前,留下这个宿愿进行了树葬。

“评论:生态葬“困局”下的墓地“危机””

1999年,母亲去世后,李玉荷在八达岭陵园举行树葬,将母亲的骨灰安放在松柏下。 几年前,李玉荷的老伴和儿子相继去世,实施了遗体捐赠。 名字刻在长青园骨灰林的生命纪念碑上。

为了让家人团聚,李玉荷在离生命纪念碑不远的草坪上找到位置,把母亲的骨灰搬到这里,在碑上刻上父母的名字,我也做了遗体捐赠的志愿者,后来家人又能在一起了。 李玉荷说着,眼圈红了。

缺乏许多生态葬标准,未被公众接受

长青园是北京唯一的城市公益性墓地,以提供生态葬节地葬服务为主。 但是,在记者咨询树葬处理情况时,工作人员告知,该墓地目前提供的树葬服务是不保存骨灰、不立碑的完整生态葬法,单孔4600元。

李玉荷老人为父母处理,在树下立碑,保存骨灰的是节地葬,不是树葬,现在空无地,停止处理。

工作人员坦言,木葬不留骨灰,只能在树上挂代码卡,办理者很少。

目前北京提供的生态葬服务主要有壁葬(立体葬)、树葬、花坛葬、骨灰海撒和骨灰深埋。 近年来,由于墓地紧张,除长青园外,福田墓地、八宝山人民公墓等经营性墓地也规划了一些场地,因地制宜地迅速发展了生态葬。 但是,在连续几天的访问中,记者获悉,目前除了政府补贴为零的遗骨抛海发展势头良好外,其他生态葬法还处于标准缺失、不被公众接受、政府补贴不足等困境。

“评论:生态葬“困局”下的墓地“危机””

北京市殡葬协会副会长姜晓刚表示,由于缺乏对生态葬的统一规划和政府补贴,许多群众对不保存骨灰的生态葬不太容易理解和接受。 许多祭扫者还表示,如果不保存老人的骨灰,就会被挚友指出。

温泉墓地的骨灰深埋3年共18部

位于城市近郊的温泉墓地,参考3年前海外生态葬的经验,开发了绿地雕刻的集体骨灰深埋服务。 但是,3年内只办理了18份。

姜晓刚坦言,生态葬很好,由于政府补贴不足,北京许多经营性公墓的生态葬业务萎缩。 八宝山人民公墓几年前也开办过树葬服务,但现在不对公众开放,自己处理的数量很少,树万一死了,很容易发生纠纷。 一位员工说。

但是,与生态葬寒冷相对,北京乃至全国城市的墓地资源越来越紧张。 近日,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发布的《殡葬绿皮书》显示,截至2000年,上海市规划墓地用地5000亩,现有墓地1000亩,80%的墓地、墓地、墓地已用尽,如果不开发新土地,最长7-8年 北京,33个经营性公墓占地11379亩,已采用6000亩,如果不合理规划开发,许多公墓将陷入死墓危机。

“评论:生态葬“困局”下的墓地“危机””

年,北京市遗体解决数为85705人,埋葬数为26642人,仅约31.3%的死亡人口被埋葬在合法墓地。 同期,上海公墓的埋葬比例为38.4%,而广东仅为5.9%。

对此,北京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处长王琦表示,目前全市火化量约为每年8.7万人,其中公墓安葬只是形式,多数骨灰存放在殡仪馆遗骨堂,或采用海洒等生态埋葬方法安置,部分遗骨流向死者家乡

今年的北京将制定各种减免和奖项的补充方法

据北京市民政局统计,目前北京海撒、树葬、墙葬、花葬等生态葬数量不到整体埋葬方法的10%。 王琦说,今年北京市将鼓励市民对已故亲属采用生态葬方法,减少土地占用,争取年生态葬比例达到30%。

但王珂也表示,北京缺乏四季常绿树木和草坪,单纯快速发展树葬、花葬、草坪葬并不容易,可以先从与生态葬密切相关的节葬开始。 节葬也是一种生态环保、节约土地的新埋葬方法,有助于延缓墓地土地的消耗。 他提出,未来政府对生态葬的奖励、补贴办法,可以使公众首先接受节地葬,转入不保存骨灰的生态葬。

“评论:生态葬“困局”下的墓地“危机””

姜晓刚还呼吁尽快修改20世纪90年代颁布的现行《北京市殡葬条例》,使生态殡葬的内涵、服务标准、政府补贴、公墓墓位面积、维护管理年限等适应现实要求规定。

■数说

截至2000年,上海市规划墓地用地5000亩,现有可用墓地1000亩,80%的墓地墓地已用尽,如果不开发新土地,最多将采用7至8年。 北京,33个经营性公墓占地11379亩,已采用6000亩,如果不合理规划开发,许多公墓将陷入死墓危机。

对话。对话

生态葬计划纳入基本公共服务政府补助金[/s2/]中。

民政部副司长李波表示,《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设标准》有望于上半年出台。

今后,生态葬将全部免费吗? 如何快速发展? 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有那些问题吗? 昨天,本报记者采访了负责葬礼计划工作的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副司长李波。

新京报:民政部生态葬的快速发展是如何规划的?

李波:这几年,民政部鼓励各地制定惠民政策,为死者不保存骨灰埋葬提供补助金和奖金。 目前,各地正在制定一点免费政策。

新京报:但是,比如北京,只有骨灰撒海是免费的,其他比如树葬、草坪葬、骨灰深埋等都是收钱的,发现文案不规范,发展很快。

李波:收钱基本上是根据政府的核价提供的公益性项目。 今年,民政部提请要点支持生态节地埋葬办法,将骨灰储存、树葬、深埋等不占用土地或较少骨灰的解决办法纳入政府保障范围,直接实行费用减免、补贴。 深深埋葬在土葬改革区,不留下墓地,集中生态埋葬,自发火葬的情况下,也要给予补助金和奖金。

“评论:生态葬“困局”下的墓地“危机””

新京报:民政部最近以公布《城市公益性墓地建设标准》为目标,是否与生态葬的宣传有关?

李波:是的。 这个标准和最近公布的城市公益性墓地快速发展指导意见是:第一是在全国城市建设公益性墓地,第一是提供立体埋葬(墙葬)、骨灰深埋、树葬、花坛葬等生态埋葬服务。 另外,明确将生态节地葬作为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由政府出资保障,满足群众基本埋葬的诉求。

“评论:生态葬“困局”下的墓地“危机””

新京报:政府出资保障是否意味着今后生态葬将免费?

李波:不。 政府保障,首要的是生态殡葬服务今后政府统一进行价格核算,制定合理的基本价格,让所有群众都能承受。 并加大政府投入,规划和建设越来越多的城市公益性公墓。

新京报:城市公益性墓地未来有数量和比例的预期吗?

李波:初步提出,到2009年,由政府主导的公益性公墓,必须实现城乡居民的基本丧葬诉求。 逐步扩大政府的惠民葬礼政策,不仅可以比较低收入群体、城乡全体居民,死亡后选择生态葬礼节地葬的,还可以享受政府的补贴和奖励政策。

“评论:生态葬“困局”下的墓地“危机””

新京报:这个标准和指导意见什么时候正式发表?

李波:本打算在清明节前登场,但目前面临土地筹措、政府资金投入等困难,是需要部门间协调的问题。 我们将协调一致,为推动上半年的亮相而努力。

采录新京报记者魏标牌

标题:“评论:生态葬“困局”下的墓地“危机””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8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