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83字,读完约4分钟

在杭州一所公立小学的科学实验课上,任课教师向班级各组送上白色蜡烛,让学生将蜡烛放入水中,注意蜡烛的沉浮。 实验进行到一半,一个学生走到老师身边说:“老师,这是什么? ”。 之后,在别的班的课上,全班学生专门统计了多少人认识了白蜡烛,结果95%的学生给出了否定的回答。

“九成学生不认知蜡烛 情理之中的意外”

“以前在课堂上也使用蜡烛,所以学生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学生们都认识到了。 直到那个学生偷偷问我,我才意识到这是个问题。 ”。 班主任的反应,代表了很多大人的声音。

9成学生不知道蜡烛,看到这样的调查结果,大部分大人都很惊讶。 毕竟,在电力供应不足的时代,停电伴随着很多人的成长记忆。 蜡烛是家家必备的照明器具。 黑暗的夜晚,蜡烛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温暖。 电灯突然熄灭的瞬间,只要家里还留着蜡烛,内心就不会慌张,生活节奏也不会中断。

“九成学生不认知蜡烛 情理之中的意外”

但是,时代在迅速发展,不知不觉中停电的日子越来越少了。 对许多城市家庭来说,一年没有几次夜间停电的经验。 蜡烛不再是家庭用的照明器具。 其实,现在在店里买照明用的白蜡烛,恐怕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为防备突发停电,家里准备手电筒的多是手机和平板电脑等作为临时照明的电子产品。 小学生没见过白蜡烛,觉得有点意外,但有道理。

“九成学生不认知蜡烛 情理之中的意外”

社会在迅速发展,常识的概念也在不断变化。 一代有一代人的生活习惯,一代人也明白生活常识的不同。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的生活常识不知道发生了多少反复。 现在,与其说蜡烛是照明器具,不如说是美化生活的工艺品。 现代小学生对蜡烛的认识,大体上是第一个插在生日蛋糕上的细长色蜡烛,照明的白蜡烛和蛋糕上的蜡烛在形态上完全不同,难怪很多小学生不知道。

“九成学生不认知蜡烛 情理之中的意外”

这一天,一个叫做“时间博物馆”的展览会在全国各地巡回展出。 与多个博物馆展览不同,时间博物馆的展品不是奇珍异宝,而是过去40年人们社会生活中的普通物品。 在历史维度上,40年并不长,但中国人衣食住行的生活习惯变迁如此之快,很多东西都有年代感,构成了人们的历史记忆。 公共汽车月票、磁带、红白机……这些20世纪80年代生活中常见的东西,都不为现在的小学生所知。

“九成学生不认知蜡烛 情理之中的意外”

因此,小学生不知道白蜡烛,不必惊讶。 没有必要为此担心。 毕竟,白色蜡烛已经退出了日常社会生活,自然也不是生活常识。 其实,青少年了解新事物,掌握新生活知识的能力,往往比上一代要强得多。 现在小学生不是开始学习计算机编程技术了吗? 大人不仅不能怀着“一代不如一代”的心情看青少年,而且要随时反省自己是否跟上时代。

“九成学生不认知蜡烛 情理之中的意外”

值得反思的是,由于教材更新缓慢,教学方法陈旧,很多面向这一代学生的教学场景,确实让孩子们感到隔阂和困惑。 不仅是白蜡烛,如相关文章所列举的,现在空空气开关和电子式电能表都很普及,教材中仍然有刀片式开关和机械式电能表。 说到大气压,以农村的抽水井为例。 医院点滴的瓶子也从玻璃瓶变成了柔软的塑料袋……教育场景中保存着学生难以接触的旧东西,增加了学习理解的难度,违背了实践教学的初衷。

“九成学生不认知蜡烛 情理之中的意外”

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1970年出版的《关于文化与约定——代沟问题的研究》中写道,即使不久前,老一代还可以无愧地训斥年轻一代。 “你应该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我很年轻,而你却没有变老过”。 但是,现在的年轻一代说:“在现在的世界里,我很年轻,但你从来不年轻。 同时,我已经不年轻了。 ”我可以坦率地回答。 在后喻文化时代,老一辈凭借有限的生活经验不容易站在知识的制高点上。

“九成学生不认知蜡烛 情理之中的意外”

当然,生活常识、生活习性在不断变化,对生活的热情、对实践的真正知识的追求,具备了永恒的价值。 不知道白蜡烛,不知道也没什么遗憾,但是有很多常识,由于城市孩子生活经验的限制,没有普及。 比如,很多小学生每天都吃白米饭,但从来没见过稻田,不知道青菜叶子是怎么交错的镶嵌结构的。 年轻一代对新事物的敏锐值得称赞,但必须弥补生活经验的短板,加强自己动手的能力。

“九成学生不认知蜡烛 情理之中的意外”

王钟来源:中国青年报

标题:“九成学生不认知蜡烛 情理之中的意外”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8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