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94字,读完约4分钟

中国在明代开始受到海上的威胁,也就是所谓的“倭寇”。 但非常有趣的是,正是在这个时代,中国具备了成为海洋国家的能力。 15世纪是世界海洋世纪的开始,欧洲葡萄牙从此成为世界第一大海洋国家。 但就技术而言,当时的中国最有条件成为海洋大国。 当时,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中国都有足够的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在政府层面,有名的郑和几次下西洋,就是政府财政和中国航海技术的说明。

“郑永年:中国的海洋地缘政治及其挑战”

在民间也具备很大的能力,所谓的“倭寇”和“海盗”其实不是日本人,浙江和福建的民间海商活动是首要的。 但是,政府组织的海航和民间自主的海航都没有继续。 郑和下西洋不仅被政府中止,政府还销毁了所有海航的数据和资料。 在民间,政府加大力度,花了很多年镇压民间“海盗”。 之后实施了闭关锁国的“海禁”。 这失去了中国成为海洋大国的最佳机会。 王朝为什么要这样做? 其中有几个首要原因。

“郑永年:中国的海洋地缘政治及其挑战”

第一,以王朝陆地地缘为中心的意识形态。 到了明朝,这种意识形态已经确立了几千年,已经根深蒂固,难以动摇。 第二,盈利的阻力。 的地缘政治不仅仅是一种意识形态,更是其背后的意识形态。 海航需要很大的消费,这方面的消费增长必然会影响可用于陆地防护的费用,负责陆地防护的王朝机构必然反对海航的迅速发展。 第三,从客观层面来看,即使当时的中国受到倭寇的骚扰和侵害,威胁也不大。 日本当时处于封建时代,对中国没有真正的威胁。 朝廷面临着很多内部问题,不想再找上海方面的麻烦了。 结果,朝廷通过简单镇压“倭寇”和“禁海”的方法解决了问题。 从整体上看,明清时期的中国也经历了国家崛起的瞬间,但封闭政策越来越严重。 到了晚清时代,真正面对大海“敌人”的时候,中国已经不能成为海洋国家了。

“郑永年:中国的海洋地缘政治及其挑战”

在19世纪,随着英国人的到来,中国开始认识到海洋国家的强大。 但是,对于英国,中国也不太害怕。 对中国来说,英国不过是几艘大船和几千支军队,没什么大不了的。 尽管处处被英国人打败,朝廷依然不重视,看不到海洋地缘的大局。 失败后,用“割地”的方法应对。 中国的近邻日本成为东方第一个海洋国家,打败中国后,朝廷觉醒了,但为时已晚。

“郑永年:中国的海洋地缘政治及其挑战”

在1949年建国后的漫长历史中,中国对海军有着战术意义上的思考,但迅速发展海军是为了国防现代化,与中国的海洋地缘无关。 在漫长的冷战期间,与苏联作战的是海洋国家。 相反,支持苏联的是大陆国家。 苏联本身也是第一大陆地国,海军不太强大,不能和美国等海洋国家相比。 中国初期实行“一边倒”的政策,与苏联站在一起,当然受到苏联军事思想的影响。 后来与苏联交恶,证明了中国的威胁来自陆地。 中美建交后,中国再次与海洋大国交往。

“郑永年:中国的海洋地缘政治及其挑战”

成为海洋国家只是时间问题

20世纪80年代,当中国开始改革开放时,人们开始思考海洋文明。 有趣的是,改革开放实际上对西方和受西方影响的国家和地区,例如日本和东亚的经济块开放,这些国家和地区是海洋国家。 向海洋国家开放,带来与海洋国家的相互作用,是思考海洋文明的动机。 在这一点上,当时受知识界欢迎的电视电影《框架》具有典型的意义。 这部电视电影比较全面地阐述了海洋文明的重要性。 但是电视电影的动机是想推进中国的体制改革,特别是政治制度的改革。 虽然电视电影赋予了人们关于海洋文明的想法,但当时的中国并没有成为海洋国家的实际诉求。

“郑永年:中国的海洋地缘政治及其挑战”

简单来说,中国将成为海洋国家的需要,从中国开放政策带来的中国和世界的关联。 我们可以把中国的开放政策分为“请进来”、“接战”、“请出去”三个阶段。 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已经经历了两个阶段,现在进入了第三阶段。 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放政策的主题是“请进”,即打开国门,欢迎外国资本进入。 在这个阶段,没有中国和世界,也不会发生冲突。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确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中国调整和改革了“轨道”政策,即自己的制度体系,以适应世界体系。 在这个阶段,中国和世界也不冲突。

标题:“郑永年:中国的海洋地缘政治及其挑战”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21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