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30字,读完约4分钟

一个多月前,河南虞城召开了决战脱贫誓师大会,细化工作,夯实责任,如期摘下脱贫帽子,脱贫成果经得起群众考核和历史检验。

进村计算“懂帐”

李老故乡唐楼村是今年秋天三轮“游历”中最早完成的乡村。 所谓访问,就是进行筛选。 反复访问意味着一户不漏,有些问题将一扫而光。

“就像一根根地数头发一样”,即使是愚蠢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跟着驻村第一书记田秀章一家敲门,他们给村里每个贫困家庭制定了一个接受援助的项目偷看表。

在贫困者陈友军家,名单窥视16个项目,新农合会变成多少钱,政府会变成多少钱,电费补贴每月会变成多少钱,一个要和陈友军的家人核对,逐一说明不清楚的地方。 陈友军说,他接受县组织的海外工作,去菲律宾搞建筑,每月收入7000元,村里很多人羡慕。

“河南虞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调查:帮扶到田头 群众有奔头”

除了出国工作费用外,陈友军名单上光伏收益每年1169.53元,这是虞城县农村能源革命试点的阿特斯100mw光伏发电项目,预计今年6月正式并网发电,每年可提供1000万元贫困抚恤金。 该项目采用农光互补模式,可在光伏阵列下栽培香菇、黑木耳、中药等。 “我承包光伏下的土地,年租金300元,种蒲公英,一年能收五六次,收益500元。 ”。 利民镇村民吴聚成高兴地说。

“河南虞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调查:帮扶到田头 群众有奔头”

有千家万、千差万别的情况。 有些人摆脱了贫困,生了双胞胎。 停下工作,多了两个嘴,计算收入反而被拉回了贫困。 有人本来环境就很好,也有人大病陷入困境。 “不摆脱贫困,家人就无法回到贫困中! 虞城县委书记朱东亚说的这番话,也是虞城县全体扶贫干部的愿望。

“河南虞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调查:帮扶到田头 群众有奔头”

“我现在想吃点什么,已经衣食无忧了。 感谢共产党摆脱贫困”76岁的唐楼村老人张自良去年以纯收入3662.81元达到脱贫标准,但他仍享有新农合、大病医疗保险等14项扶贫政策,无需担心医疗费用无法支付,也无法看病等问题。 老年人最高兴的是,去年孩子们通过村里的孝善基金给了4800元,政府又补助了450元。 “我不想给孩子们增加负担,但这是孩子们的孝心”

“河南虞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调查:帮扶到田头 群众有奔头”

目前,“政府诱惑、社会善助、儿童为主”的新养老模式,虞城县遍地开花。 “孩子自愿支付赡养费+财政是比例补贴+援助机构援助+社会爱心捐赠”的孝善基金运行机制得到宣传,将“脱贫攻坚”与“孝善文化”有机结合,让孩子积极承担老人赡养义务,让农村贫困老人有了长久的依据。

“河南虞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调查:帮扶到田头 群众有奔头”

“质变并非一朝一夕,背后的把戏非常精湛。 ”。 朱东亚感叹,从道路硬化、垃圾收集、卫生改厕,到生态湿地、河道经济、美丽乡村建设,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解决试点、历史文化快速发展融合,虞城县脱贫攻坚已近尾声,乡村振兴曙光初现。

“河南虞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调查:帮扶到田头 群众有奔头”

有想法就有活路

镇海村沙集乡陈楼村35岁的陈伟,在扶贫厂开了一家专门做防雨产品的企业,62名员工都是附近的村民,其中贫困家庭32人,可以在家门口上班,遇到农活时还可以回家种田。 李庄村的贫户王素梅在工厂工作了一年多。 “现在每月工资有300元。 家门口的工作还能照顾孩子,比以前生活得好多了。 ”。

“河南虞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调查:帮扶到田头 群众有奔头”

“现在的订单供不应求,我也在想办法让农民赚越来越多的钱。 ’陈伟明年开展员工入股计划,投资5000元或1万元入股,可扩大生产规模,每月有1000多元额外分红。

目前,全县贫困村扶贫厂146个已建成投产,非贫困村扶贫厂20个,新产业孵化园17个,带领5200名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业,各贫困户每月增收1500—3000元。 扶贫工厂招商,吸引众多知名企业品牌,以订单生产形式上传贫困村扶贫工厂,催生电子产品、服装、工程量、玩具等新兴产业,形成“小育大”“大带小”产业快速发展的新局面。

“河南虞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调查:帮扶到田头 群众有奔头”

虞城县利民镇镇长王润先说:“扶贫教会了我们‘面向问题’。 不深入挖掘扶贫难题,就不能这么抓住产业吗? 怎么能这么有组织地动员人力呢? 可以说扶贫带来了快速的发展思路,奠定了经济基础。 ”。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为了扶贫,虞城提前种植农民甜玉米,在小麦播种前,另种荠菜,生产速冻水饺。 行情好,一茬荸荠菜支撑着一到几年的农业收入,一口气能在全县迅速发展10万亩荸荠菜。

标题:“河南虞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调查:帮扶到田头 群众有奔头”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19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