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84字,读完约4分钟

青岛新闻网社石家庄8月13日电题:驻村干部黄文忠的《扶贫日记》

青岛新闻网社记者范世辉,白明山

48岁的黄文忠是河北省能源局干部,去年3月在河北阜平县骆驼湾村派驻村扶贫工作,之后担任黑崖沟村扶贫工作,获得“中国好人”等多项荣誉。 不到两年半,黄文忠写了近30万字的驻村扶贫日记。 这本日记记录了他对扶贫的用心,也记录了他派驻村子的工作的酸甜苦辣。

“六记回忆——驻村干部黄文忠的“扶贫日记””

“负责”记

日记:为了让自己早日恢复状态,房间里不能有电视。 看电视太花时间了。 每天早上慢跑时和老百姓说话,把白天工作时遇到的问题记在手机上,晚上回来思考。 党员精神即使破了头也要勇敢奋斗,当大家都想放弃的时候,再告诉自己一次……

“六记回忆——驻村干部黄文忠的“扶贫日记””

故事:黄文忠说,自己出生在农村,父母是农民,家庭条件极差,小时候经常忍饥挨饿。 大学毕业后黄文忠离开了农村。 当他再次置身农村参加扶贫工作的时候,感到有着伟大的使命去治理这一生真正从未离开过的地方。 他说:“我的想法很简单,一件一件地做。 三年后离开村子的时候,不愧是自己三年的时间,对家人的付出,不愧是对老百姓和组织的信任。”

“六记回忆——驻村干部黄文忠的“扶贫日记””

“辛苦”记

日记:凌晨2点,我来骆驼湾驻地接向张红亮卖西红柿的面包车,去石家庄了……下着雨。 司机很不稳定。 我打听了一下,这是最远的阜平县司机。 于是,我主动接过了方向盘。 雨越来越大,到达石家庄是在5点30分。 地下道的桥下积水,堵了两个多小时的车。 又累又困又饿,差点躺在方向盘上睡觉。

“六记回忆——驻村干部黄文忠的“扶贫日记””

背后的故事:张红亮是黑崖沟村的一名学习农业的大专生,毕业后一直在北京打工, 年回到村子里迅速发展。 他利用扶贫贷款建设了40亩番茄屋,但苦于销售困难等问题。 看到这种情况,黄文忠一直像对待亲兄弟一样帮助他,从栽培到病虫害防治,再到收获销售,黄文忠一直不遗余力。

“六记回忆——驻村干部黄文忠的“扶贫日记””

《收获》记

日记:村里有服装加工厂,开业典礼结束后,我带大家去工厂,看到几十个本村的女人穿着整齐的工装,像城市生活的人一样在家门口上班赚钱,一时我兴奋得说不出话来。 她们停下手中的工作,拼命地为我鼓掌……

故事:黄文忠说,只有快速发展集体经济,才能奠定脱贫的基础,实现乡村振兴。 为此,他一直各方面奔走,创办骆驼湾实业快速发展有限企业,快速发展“骆驼湾市场”EC平台,建设扶贫文化创意馆,打造黑猪肉企业品牌等。 年,骆驼湾村集体产业盈利12万元,分给全体村民红色。 2019年,全村分成黑猪肉9000多斤,人均15斤。 在现场,村民向黄文忠送上了“铁肩扛道义,为民谋福利”的锦旗。

“六记回忆——驻村干部黄文忠的“扶贫日记””

《感动》记

日记:早上开门,门口堆着白菜、豆包、花卷、年糕、鸡蛋……十几袋。 一瞬间,我的眼睛模糊了。 这是村民们知道我回村子了,在疫情期间隔离不发给我。 两年前,他们对我还很冷漠,现在我们已经是水乳交流的家人了。

故事:黄文忠说,急老百姓不急,不搞形式,把事情一件一件地处理在老百姓心里,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自驻村扶贫以来,黄文忠一次次被这样的瞬间感动。 他承认,群众对自己驻村扶贫是最高的奖励,也是继续前进的原动力。

“六记回忆——驻村干部黄文忠的“扶贫日记””

《罪恶感》记

日记:今天在家休息,早上帮妻子干农活,把冬天的白菜搬到小屋里。 看到妻子在寒风中寂寞的样子,我翻脸,热泪盈眶。 我对妻子说:“在家安全第一,不要把自己累坏了,已经回来一年了。”

背景故事:黄文忠的母亲当时91岁,双目失明,病情沉重。 黄文忠一心扶贫,只好把母亲交给情妇照顾。 黄文忠说,呆在村子里的时候,总是想接,怕老婆来电话。 我想和妻子多说说话。 害怕,害怕家里会发生什么事。 所以,和母亲生活有关的电话,让他最“颤抖”。

“六记回忆——驻村干部黄文忠的“扶贫日记””

《追逐梦想》记

日记:在我申请扶贫的瞬间,骆驼湾成了家。 驻地生病大便失禁,被子到处都是。 把被子带回家,妻子开门,抱着被子的瞬间哭了。 她一句话也没说,抱着被子转过脸去……

背后的故事:当时黄文忠肛肠出现大囊肿也多次驻在村子里,晚上一个人在驻地大便,被子到处都是。 第二天凌晨,忍痛开车回石家庄引流,术后第二天再次回到驻地,一边输液一边工作。 黄文忠认为,能参加消除贫困的战斗,自己是幸运的。 无论工作多么艰苦,也必须努力。 “不能掉链子。”

标题:“六记回忆——驻村干部黄文忠的“扶贫日记””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18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