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23字,读完约3分钟

猫屠杀发生后,网上潮水般的谴责、谴责甚至人肉搜索实际上无助于矫正和改善学生的行为,其行为模式与虐猫没有本质区别。 只会进一步加剧涉事学生对社会的敌意。

最近,广东财经大学三水校区的大二学生因屠杀猫而爆发了网络爆炸。 学生长时间收养猫,用钻头、电锯、电镐虐待猫,再将猫的四肢和耳朵切掉做成猫。 那段录像让普通人很悲惨。

这起屠杀事件引起了读者们的愤慨,指责他们一时潮水般地涌向行凶者。 我国法律目前对虐待动物没有具体的处罚规定,所以目前还不能进行合法的处罚和警告。

美国精神病学学会编撰的《精神障碍与诊断统计手册》( dsm-5 )中,持续的虐猫行为符合青少年期发病型品行障碍( f91.2 )的典型诊断特征。 这是侵犯他人基本权利,或者违反与年龄相符的第一社会规范和规则的反复、持续的行为模式。

“评论:虐猫是“病”也应是“罪””

换言之,持续的虐猫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异常的心理疾病。 品行有障碍的人们,一般都伴随着缺乏认同感。 不表现出缺少悔恨和罪恶感的感情,也不表现出对他人的感情。 青少年期发病型患者在社会互动中很少表现出攻击行为,也有比较正常的同伴关系,伴有有限的亲社会情绪。 在他们的屠杀行为暴露之前,几乎有正常的社会关系,从周围来看也没有发现特别的异常。

“评论:虐猫是“病”也应是“罪””

品行障碍的原因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越来越多的与后天的环境教育有关。 就像父母对孩子的排斥和忽视一样。儿童期接受不一致的教育方法过于严格的纪律; 曾经遭受过身体或性虐待等因素,有可能使个人迅速发展产品行为障碍的行为模式。 6个月内残忍伤害动物是诊断品行障碍的典型指标。

“评论:虐猫是“病”也应是“罪””

置身于正常的社会环境中,品行障碍患者的行为会随年龄而变化,很多情况下,青少年期的品行障碍很少持续到成年期。 但是,置身于高压力和威胁的社会环境中,这种青少年期的品行障碍有可能迅速发展成成年后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后者是许多暴力犯罪的人格基础。

“评论:虐猫是“病”也应是“罪””

因此,屠杀猫事件发生后,网络潮水般的谴责、谴责甚至人肉搜索实际上无助于矫正和改善学生的行为,只会进一步加剧他们对社会的敌意,使其行为向更严重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方向迅速发展。 事实上,一些读者的诅咒、侮辱性的谩骂,以及不计后果的人肉搜索,威胁着学生,其行为模式与虐猫并无本质区别。

“评论:虐猫是“病”也应是“罪””

对这种持续的虐猫反社会行为模式,更合理的应该是公权力干预,通过立法将残忍伤害动物定为刑事违法行为,给予相应的惩罚和惩戒,可以更有效地减少类似的虐猫行为。 青少年期品行障碍患者,其行为模式一般处于法律边缘,很少明显构成违法犯罪。

“评论:虐猫是“病”也应是“罪””

对于广财涉事学生屠杀猫这样的反社会行为,应该考虑给予法律惩罚而不是谩骂和威胁,后者不仅是徒劳的,只会加剧社会的愤怒。

相关信息:

大学生虐猫在人肉虐猫群体水平上严格按照杀猫数量上升[/s2/]

标题:“评论:虐猫是“病”也应是“罪””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16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