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23字,读完约3分钟

中国青年网海东11月25日电(记者张亚云)位于高地山顶的民和县北山乡为贫困乡,贫困发生率为26.07%。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战胜脱贫攻坚战”的战役爆发后,北山这片贫瘠的土地迎来了改变贫困面貌的契机。 党组织决定,党员行动起来,全面脱贫攻防战在北山深处悄然打响!

北山乡为什么穷? 严峻的自然条件和落后的生产力是严重制约北山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瓶颈。 在少旱少雨的年代,作物歉收,收入锐减,经济上收入不高,群众生活十分困难。

北山乡迁移前的村貌旧址(庄子·沟村一角)。 资料图像

“看女儿嫁过来,媳妇不进来”是北山乡大众无奈的选择。 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外嫁女儿200多人,娶不到媳妇的老年青年160多人,有些村子多年没娶媳妇。

上学难、看病难也成为北山乡群众的老大难问题,许多患者因没有及时救治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有些重视教育的父母只能离开家乡去其他地方为孩子学习。

34岁的王连福是北山乡宽都兰村的村民,90年代的学校还没有实行寄宿制,每天凌晨4点带着母亲做的头盔馒头和烤红薯,上坡走2个小时到离家15里的中心学校,下午6点放学后也花同样的时间回家,每天4个小时的路程。

面对北山乡“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现实困境,县乡村三级党组织发生了北山整乡搬迁、一举拔“穷根”的攻防战。

移民住在宽敞明亮的大楼里。 资料图像

容易搬家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 位于史纳的原镁工厂于年实施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建成住宅27栋1910套,安置原镁工厂职工家属后,1000套住宅闲置。 于是,这里成为了集中搬迁的优先地点。

年,全乡开始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由于少数群众依恋家乡、搬迁费用筹措困难等问题,易地搬迁工作积极性不高,村党支部多次组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村委会带头行动,走进群众家中,

    

咬合村老支书李发辉接受媒体采访。 杨海全摄

咬合村在搬迁过程中,由于部分群众依恋家乡、家庭经济条件差、搬迁后耕地种植方法、生活困难等问题,没有积极搬迁,影响了整个乡的搬迁进度。 老支书李发辉知道这种情况,主动邀请缨,要求讲党的课,也要求让不愿搬迁的群众参加。 在李辉的真实说明和动员下,这些大众的思想出现了松动。 然后,李发辉进入农田地头,来到大众家里,与大众倾诉衷肠交流,谈农事,说搬迁,谈未来,挨家挨户动员事业。 搬迁事业开始后,李发辉带头行动,第一个搬家。

“【醉美海东】北山脱贫记”

目前,北山乡7个村的1455户4939人全部搬迁到县城史纳、老城、川垣等区域进行配置。 老百姓住在宽敞的大楼里,吃着干净的自来水,用着干净的煤气,公共汽车通到家门口,民间服务大厅设在小区旁边,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醉美海东】北山脱贫记”

对于北山的新变化,北山乡中心学校校长安旭文最有发言权。 他一见人,我是地道的北山人,20多年来在北山乡从事教育工作。 经历了北山乡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 “现在的北山学校从硬件设施、师资力量到教育质量,都与县内任何一所中学相差无几。” 安旭文说。

标题:“【醉美海东】北山脱贫记”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15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