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05字,读完约3分钟

中国青年网海东11月27日电(记者张亚云) :“农忙时期到访家园,农闲时期赚钱,我们的好日子就快到了!” 在家门口打工的本康沟村村民韩新庄闭不上嘴。

今年52岁的韩新庄因丈夫高位截瘫,生活一时穷困。 曾经忧郁的她现在生活越来越有前途。 作为家庭第一劳动力的她除了每月在扶贫工厂收入2000多外,夏天还依赖本村旅游业收入和耕地收入,现在的她不仅摆脱了贫困,对未来也充满希望。

“【醉美海东】扶贫“小车间”托起山村致富梦”

村民在房子前面的扶贫工厂工作。 刘释诚摄

本康沟、化隆县扎巴町的一个百余户人的小村庄,这里位于浅脑山,海拔高,气候条件差,贫困面广。 各方面条件相当困难的小村庄如何摆脱贫困,增强群众脱贫的信心? 这是迄今为止驻扎在该村的第一书记和村两委班子面临的课题。

“【醉美海东】扶贫“小车间”托起山村致富梦”

第一书记多杰冉丹来本康沟村的时候,面对这个村子的贫困状况,他看得见,心里着急。 他积极与员工进行多方协调,为村民获得有价值的缝纫设备,联系化隆县就业局在村里举办40天的缝纫技术培训班,为全村留守妇女免费进行技术培训。 为了真正将缝制技能转化为劳动收入,多杰冉丹因地制宜地将村党员活动室改造为服装加工厂,与青海哈尼福民族服装有限企业积极协商。 从此,“企业+小厂”赋予了村民们在家门口学习的缝制技术。

“【醉美海东】扶贫“小车间”托起山村致富梦”

媒体进入本康沟村进行了现场采访。 刘释诚摄

多杰冉丹表示,“企业+小厂”的生产经营模式完全利用村里剩下的女性劳动力,通过建立生产基地来集中分散的农户,以“订单式”的生产模式,由哈尼福企业负责接单,提供原材料和销售产品,村里的生产工厂根据订单保证质量,产品 另一方面,这可以大大降低农户的生产风险,保障农户的收入。 另一方面有利于公司扩大生产规模,减少生产价格,实现产业化快速发展。 “企业+小厂”的村企共建项目让村里的女性成为了企业职工,实现了农忙时期的家庭和打工赚钱。 公司处理了资金、厂房等困难,降低了生产价格,增强了比较有效地应对经营风险的能力,提高了经济效益。 而且农民群众也有稳定的收入保障,把公司和农民的利益关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利益共同体,公司发展得越快,农民的收入就越高。

“【醉美海东】扶贫“小车间”托起山村致富梦”

在工厂工作的村民告诉记者,本康沟村服装加工厂实行的是分工序工资制,每个服装根据工艺流程分解成不同的工序,每个工序根据难度从生产一开始就制定了各自的工序工资。 单位根据每个工人从事的工序和生产数量明确工人的工资。 真的实现了多劳多得。 目前,本康沟村服装加工厂为哈尼福企业生产的少数民族服装远销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 “五月份我的工资达到了1143元。 是我们单位最高的。 现在我们可以在家门口工作了。 农业要注意房子,农业要清闲赚钱,我们的好日子就快到了! ”。 祁秀萍笑着说。

标题:“【醉美海东】扶贫“小车间”托起山村致富梦”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15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