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82字,读完约8分钟

昨天,唐山地震遗址公园、唐山大地震孤儿、推军模范田金芳邀请的全国各地40名抗震救灾老兵参加了活动。 a06-a07版拍摄/新京报记者李强

1976年唐山抗震救灾完成后,姜广绪回军营前在凤凰山公园拍照。

40名抗震救灾退伍军人返回唐山。 图为老兵姜广绪。

28日凌晨0点,空军第6军老兵们点燃蜡烛,缅怀战友。

7月28日凌晨5点多,72岁的姜广绪踢开正步从唐山南湖电影基地仿制区的酒店出来。

他头发稀少,表情严肃地给自己喊着口号:往后,旋转!

这是他生存的秘诀。 我在22年前的事故中受到了脑损伤。 他做了两次开颅手术,头里有一半钢板,差点儿变成植物人。

每次要放弃的时候,姜广绪都会朝自己喊齐步,真的走不动的时候,他就喊了一、二、三、四。 十年多了,不听命令的脚居然能往前挪。

在唐山地震中获救的100多天里,我参与了救人、搬运遗体、分发物资。 他直勾勾地盯着前方,因为被钢板压迫的大脑,他脸上表情淡漠,口齿不清。

7月28日,唐山大地震40周年。 唐山的56岁老人田金芳邀请了40名参加抗震救灾的退役军人到唐山,姜广绪就是其中之一。

田芳15岁时遭遇唐山地震。 被困一天一夜后,她被解放军扒了出来。 解放军看到她的头上流着血,脱下军帽,戴在她的头上。

下半辈子,田金芳找了这顶军帽的主人,拥护军队作为人生信念。

下午5点多,这群古稀之年的老兵来到唐山抗震纪念碑前,他们向着纪念碑齐刷军礼,纪念碑广场响起掌声。

唐山的年轻人拿着手机一边拍照,一边说:“英雄,欢迎回来!

在纪念墙上,我背负的2000人

退伍军人们旅行的第一站是唐山地震遗迹公园。

姜广绪心情激动。 出发时,他换上了1976年唐山地震救援时穿的德克隆军服。

40年前,他是38军114师连长,没有抗震救灾任务的他写了一封盖着血指印的请愿书,连夜赶往唐山。

到达唐山三天后,正是7月下旬的高温期,为了防止疫情的发生,上级要求各团成立尸体运输队。 姜广绪请缨担任运尸队队长。

凌晨3点清洗遗体,17、8岁的新兵不敢搬运,他就带头搬家了。 姜广绪的张可钦参谋长说,只有姜广绪携带的遗体将达到2000具以上。

因为长时间搬运遗体,驻扎在华北理工大学图书馆旁边的部队士兵,谁也不想住在他旁边,所以张可钦记得姜广绪遗体的味道刺痛了脑芯。

上午9点,40名退役军人抵达唐山地震遗址公园。 来过节的唐山市民很快就包围了。 有24军队吗? 你不知道山东野战军医院的退役军人吗? 你在西山口救人过吗? … …

从公园入口到纪念墙,约1000米的距离,退伍军人们被群众包围,走了约半个小时。

姜广绪对这条路很熟悉。 40年前,步兵加强营派出5个连队在公园附近挖了埋尸坑。 长80多米,宽6米,深5米。 他开着解放汽车在唐山市运送遗体,光上海手表就付了1000多块,金表6块,罗马品牌手表100多块。

纪念墙位于地震遗迹公园广场的左侧,由5组13堵墙体组成,每堵墙高7.28米,代表7月28日。 纪念墙上刻着在地震中失去生命的24万人的名字。

40年后,面对近500米的黑色花岗岩纪念墙,姜广绪说,这上面有2000人是我背的。 总之,我必须穿军装看他们。

拯救他们,就是给我自己留下了希望

接近中午11点,太阳有毒。 纪念在墙壁前祭祀的人们的热闹。

与姜广绪一起被邀请的老兵有66军197师589团司令部参谋付殿森和38军114师342团的程度。

66岁的付殿森抬起头想找当时牺牲的战友。 他在唐山从军18年,1985年,裁军百万后转业到沧州老家,离开唐山已经31年了。

地震发生时,他的部队驻扎在唐山赵各庄矿附近,全军共有100多名战友在地震中遇难。

20分钟后,他看到了三块墙砖熟悉的名字。 最上面的砖上,董传章。 他把红牌照相机举在头上拍照,放大看。 这是我们的副军长。

河南老兵程相合40年来记得的是三个活人的名字。

唐山大地震后,在保定狱警弹药库的程相合,在开往唐山的车上咬了手指肚,写下血书请求战斗。

到达唐山后,他所在的班子被指派到现在的唐山抗震纪念馆附近救援。 当时,从出滦煤矿倒塌的宿舍中,他们班9人救出了高仲云、高向军、檀义民3人。 其中,高仲云、高向军为父子。

上午11点多,高仲云和重组家庭后的恋人得知程相来到唐山后,追上了纪念墙。 六只手在一起,眼里流着眼泪,没有落下。

抗震救灾结束后,他从部队编纂的抗震救灾英雄模范集第一次知道了三个人的名字。 1980年1月,他转业到河南南阳老家,与他们断绝了联系。

36年来,他在乡政府工作,5个行政村的事务让自称片长的他很忙。

来自汶川地震、芦山地震、缅甸地震的消息间歇性地刺激着他,想知道身处唐山的他们是怎么度过的。

年,程相合去北京给大儿子带孩子,他复制了地震中成功的材料,想去寻找第一次救出的三个人。

儿子和儿媳给他最大的惊喜。 儿子从家里拿出压轴的英模集,知道他的故事,听说他要找亲戚,百分之百支持。

年,通过刊登在报纸上,程相合找到了高仲云、高向军的父子、檀义民。

高仲云说:“老程,你这几年为什么不来唐山? 我们每年都会去纪念馆,纪念墙周围找你。

程到唐山的时候,檀义民叫了家里所有的活着的亲属去车站接他,拉着人的出租车司机知道情况,说什么也没收费。

那样大的灾难是,拯救他们,给我自己留下了希望。 程相如说,一生难忘。

那时的唐山再也不回来了

下午3时,开滦国家矿山公园管理中心副主任刘志民向来访的退伍军人表示欢迎。 他说,我不是解放军救出的,但是被解放军救出的亲戚同事太多了,唐山人民感谢你们!

退伍军人们纷纷敬奉军礼。

在付殿森的印象中,震灾前的唐山为黑色,道路上的煤灰有4、5厘米厚。 城市沿着运煤的列车路延伸。 虽然部队驻地赵各庄距离唐山市区35公里,但由于是矿区,公交车通到部队门口,依然是市区。

这次回唐山之前,他在微信上收到了老战友转发的消息。 那是一组世界公园会的照片,我很惊讶。

在付殿森的印象中,震灾后的唐山成了凤凰山的展馆。

凤凰山公园有广场,所以在震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凤凰山下建有避开余震的市民简易房屋。

目前核心区规划面积达540公顷的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超出了退伍军人们的想象空。

震惊付殿森和程的是市中心的建筑物。 下午5点,退伍军人们抵达唐山抗震纪念碑广场。

付殿森看着新华道对面的唐山百货商店,足足动了四五秒钟。 是震灾前新市区百货商店的3倍以上。

唐山市最大的百货商店新市区的百货商店因地震倒塌。 震后两个月,付殿森所在的部队在新华道和建设路的十字路口位置建造了简易房,该商场在简易房重新开始营业。

百货公司在付殿森的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在商场里,他寄出了人生中最重要、最简陋的信。

到达唐山市的第三天,天津的邮轮开辟唐山的道路,有人来信。

付殿森从路上捡了半张肥皂盒纸片,写了六个字:我还活着,放心。 他把这张纸片送到当时有邮轮的百货商店,从这里送回沧州老家。 那时,他结婚两年了,孩子出生不到半年。

来信后,他放心了,和战友建起了唐山市工人医院的简易住宅。 从东北运来的木材,由荆梆片组成,很快成为唐山第一家可以治疗伤员的医院。

程相合和付殿森背对背,他们久久地凝视着唐山抗震纪念馆和纪念碑。 那是他和战友们日夜战斗的地方。

年,在檀义民的指导下,程相合找到了当时的地方,但40年前,他从废墟中识别方位所依赖的大树和监控楼都不见了。

那时的唐山再也没有回来。 程相合觉得,33米高的纪念碑特别庄严,周围崛起的高层建筑,难以想象。

这一代中最‘ 请客啦

28日下午,湖北新洲12名退役军人脱离大部队。

我想去我们原部队的驻扎地看看。 64岁的陶新贵说。

今年7月,包括他在内的新洲籍铁路兵通过媒体发出了声援信,希望好心人援助我们到唐山。

7月26日上午5时,12名得到赞助的退役军人包着车前往距离湖北新洲1200公里的唐山。

地震前,陶新贵和铁道兵四师十八团一营的11名战友在天津蓟县建设通坤线(北京通州至河北唐山古冶)。 地震过后,他们走了一天一夜去唐山救援。

他们的任务不是救人,而是修铁路。

铁路像面条一样扭曲,铁路桥也折断了。 陶新贵说,最初几天没有帐篷,余震不断,不眠不休地工作。 因为什么也没吃,沟里的水也喝完了,有些新兵哭了。

但是,铁路如期开通了。 中国铁建展览馆史料记载,部队与铁路职工并肩作战,10天内抢劫京山、通坤铁路,全线通车,及时运送76000多名伤员,运送大量救援物资。

昨天,老兵们一大早去墙节的时候,唐山当地一位50多岁的姐姐知道了他们的事迹,拉着手感谢他们。 12名铁路士兵一齐刷地流泪。

40年前,在那风雨飘摇的土地上,我们问过自己。 热情是为了什么? 陶新贵表示,抗震救灾结束后,很遗憾没有纪念品,但现在看到唐山人,一切都有了。

地震后,12人相继转业到湖北。

我们是集体三等功。 和陶新贵同龄的罗双全说。 抗震救灾结束后,他先转业到武汉务农,到黑龙江农场打工。 因为没有东北的严冬习性,所以最后还是回武汉打工。

在唐山闷热的蝉鸣中,罗双全蹲在遗址公园门口有点打瞌睡。 下午2点,12人的队伍计划出发前往天津蓟县。

无论如何,唐山抗震救灾都是这一代人做过的最‘ 请客的事。 他说

新京报记者李兴丽

标题:“老兵重返唐山:纪念墙上有我背过的2000人”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14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