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20字,读完约6分钟

绿色的水和青山的约定

11月24日,社会公益自然保护地联盟大会在北京召开。 联盟期望23家公益机构共同发起,协助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聚集公益机构力量,推动公益保护地快速发展,支持国家比较有效地保护国土面积的1%。 大会由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主办,200多名来自政府、公司、公益机构、保护一线的人员参加了会议。

“23家公益机构携手约定守护1%绿水青山”

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创始人吕植、桃花源基金会首席科学家王德智、云南西草海自然保护中心巡护队长寸玉周给大家带来了保护一线的故事。 桃花源基金会联合主席马云、马化腾、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会长钱晓华、中国科学院科技战术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毅、世界自然保护联合中国首席代表朱春全在会上展开了跨界对话。

“23家公益机构携手约定守护1%绿水青山”

来自第一线的公益保护地尝试

/ S2// S2 /

吕植阐述了为什么要成为公益保护地。

目前,我国还有许多重要区域未能纳入政府主导实施的自然保护区范围,公益保护地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吕植说 介绍了吕植是新成立的三江源国家公园,牧民已经成为保护主体。 在有3万名教师的北京大学校园里也有建立保护区等例子。 众多社会公益力量的加入,填补了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地系统中存在的空的不足。

“23家公益机构携手约定守护1%绿水青山”

王德智介绍老河沟保护地

位于四川绵阳平武县的老河沟自然保护区就是一例。 年,四川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在自然保护协会的支持下,将这座曾经的林场建设成自然保护区,在这里开始了由政府机构管理、民间机构管理的公益保护地的尝试。 近7年来,保护首次见效,野生动物相遇率增加,河流鱼类种群恢复。 在保护区,我们组成了巡逻队以根除盗猎盗伐。 在扩张区,我们支持生态农产品开发、产业扶贫、老百姓创收。 王德智说。桃花源基金将保护区外的社区作为扩展区纳入事业范围,兼顾保护和快速发展。 年,通过生态农产品销售,老河沟周边居民户均增收1万元,销售产品利润覆盖老河沟自然保护区运营经费。

“23家公益机构携手约定守护1%绿水青山”

寸玉周讲草海保护故事

在公益保护地,这些保护成果离不开热爱自己家乡的当地巡逻员。 西草海巡护队队长寸玉周是土生土长的草海人,今年59岁,决定养鱼或开石材工厂,最终保护草海。 我以前养过鱼,但对草海还是有点破坏的。 有一天,我发现草海不像以前那么美了,有很多垃圾。 寸周先生说,因为环境被破坏,无论花多少钱都买不到,所以可以加入巡逻队,去草海做一件好事。 他爱自己的故乡,相信他们的努力会使草海越来越美丽。

“23家公益机构携手约定守护1%绿水青山”

吕植所介绍的许多保护尝试、老河沟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以及以老寸为代表的一线家长,都表明公益机构也有能力帮助国家自然保护。

跨界讨论展望公益保护地的未来

/ S2// S2 /

对话的一环

桃花源基金会联合主席马云

不仅是慈善活动,还有公心、商业方法。 做公益是福报,做慈善也是福报。 马云说。 阿里巴巴也在实践这一理念,重点是发挥平台公益的特点。 今年9月,阿里巴巴联合各界推出95公益周,向全社会推出3个小时的平台,让公众随时随地参与公益活动。

“23家公益机构携手约定守护1%绿水青山”

桃花源基金会联合主席马化腾

据统计,今年99公益日客户捐款8.299亿元,其中环境和动物保护相关项目集资占6.5%。 这说明对环境、动物保护的关注度还很低。 马化腾表示,腾讯希望发挥连接特点,通过网络改变公益,构建以技术连接信任的公益生态。 现在可以注意到有参加自然保护的渠道。 他说:“腾讯进行公益实践和探索已经十年了。 我们希望发挥腾讯的特点,将平台、捐赠人、公益机构、公司和捐赠人五者紧密联系在一起。

“23家公益机构携手约定守护1%绿水青山”

对于公益保护地未来的快速发展,在这样一个集诸多特征于一身的联盟平台上,大家都充满信心。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国首席代表朱春全

作为自然保护定行业老手,朱春全从国际公益保护地的定义入手,分享了许多公益保护地的成功案例,说明社会力量参与保护在国际上迅速发展,建立社会公益自然保护地已经是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补充,具有重要意义。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会长钱晓华

钱晓华会长分享了阿拉善see基金会在自然保护行业的经验。 钱晓华说:阿拉善see建立了一个公益组织可以通过平台申请资金,连接科学家、政府、阿里巴巴和腾讯网络平台和公众的平台。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术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毅

国家公园行业智库专家王毅介绍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及国家公园方面的进展,并对公益机构如何配合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许多建议。 他说:“社会力量可以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我们期待着联盟将来能配合国家政策,处理重要问题。”

“23家公益机构携手约定守护1%绿水青山”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目前,国家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许多热情的保护地公司家积极行动,公益组织更是不遗余力。

发起联盟推动公益保护地迅速发展

十九大报告建议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随着社会力量保护热情的高涨,政府对社会力量参与保护地的支持,23家公益机构成立社会公益自然保护地联盟,希望聚集各路伙伴的力量,推动中国公益保护地的快速发展,帮助国家自然保护体系的建设。 这次大会承诺,到2030年推进社会公益力量比较有效地保护国家国土面积的1%。

“23家公益机构携手约定守护1%绿水青山”

桃花源基金扩张中心总监杨方义

联盟建立技术、交流、能力建设平台,建立社会公益自然保护地规范、标准和判断体系,总结公益机构在自然保护地的探索、经验和知识,推进领域能力建设,动员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开展一线公益机构保护工作,建立、保护/ [/]

“23家公益机构携手约定守护1%绿水青山”

今天,成立这样的联盟,是希望所有作为公益保护地的机构在联盟平台上分享经验,继承好经验,走过的弯路不要再走了。 桃花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张爽表示,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保护地,保护越来越多的绿水青山。

联盟还发表了《中国社会公益保护地快速发展注意》和《社会公益自然保护地的定义和标准》两个报告。 目前,联盟正在筹备中,23个联盟的发起机构分别是阿拉善see基金会、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保护国际基金会、北京巧女公益基金会、自然保护协会、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合一绿色学院、红树林基金会、老牛基金会、美国环境自然、全球保护地友好系统、全球环境研究所 世界自然基金会、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银泰公益基金会、中国绿色基金会、中国绿色碳基金会、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自然之友。

标题:“23家公益机构携手约定守护1%绿水青山”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14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