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75字,读完约2分钟

记者从国家林业局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中心获悉,保护中心内的羚羊、普氏野马、野生双峰骆驼等濒危动物保护目前面临着物种交流的挑战,造成种群质量不高、退化等问题。

国家林业局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中心的瞪羚等濒危动物于20世纪从美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家引进,但此后10多年没有进行引种交换工作,目前种群内近亲繁殖现象日益突出。

提高物种质量的重点是进行种源交流。 国家林业局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中心业务科科长李岩说。

对比物种交流,甘肃濒危动物保护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通过长期的研究和实地调查制定了应对措施。

年6月,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中心与新疆野马繁殖中心跨省结婚,一次重复引进7头野马。 目前,这7头普洱已经完全适应这里的环境,状态稳定,其中2头母马预计明年5月产小马。

近年来,我们与全国各地的野马繁殖中心合作,通过与其他省份的野马种群的播种交换提高了野马种群的质量。 李岩表示,野生双峰骆驼首先通过野外救助的方法增加种群数量和多样化。

瞪羚比较特殊,野生种群在国内已经灭绝,只能从国外寻找种群交流的对象。 李岩说。 受时间、地区等条件的影响,跨国合作比较困难,目前保护中心内现有的斑羚种群保护正着力于疫情的防治。

我们每年投入5万元左右用于疫情防治。 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中心业务科科长赵建友介绍说,环境监测、消毒防疫、饲料管理和定期清除是加强防疫的首要途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国家林业局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中心成立于1987年,位于甘肃省武威市,总面积18万公顷,全地区位于中国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的西南侧,中心从事濒危珍稀动物的救助、保护、繁殖研究和沙漠综合治理。

标题:“西北濒危动物保护面临种源交流难题”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13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