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06字,读完约4分钟

原标题:高等教育普及时代不能有精英教育的情结

本报特约评论家

今天社评

临门通过高职扩招达到100万人的高等教育普及化,具有象征意义。 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中国社会必须抛弃从精英教育的角度看待高等教育的成见,只有办好所有高校特别是职业院校,才能拓宽国民的教育选择,缓解社会的教育焦虑,处理高等教育结构与质量和社会诉求脱节的问题。

“高教普及时代不应有“精英教育情结””

教育部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司司长王继平5月8日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我国高校在校生790.99万人,毛入学率达到48.1%,今年毛入学率将超过50%,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 今年高职扩招100万人,将成为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临门,直接把我国的高等教育推向普及化阶段。 (相关文章见a6版)

“高教普及时代不应有“精英教育情结””

在高职扩招中100万人达到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临门,可能一点也不理解,但快速发展高职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并不怎么值得骄傲。 事实上,这对于高等教育的普及化是有意义的,中国社会必须抛弃从精英教育的角度看待高等教育的成见,只有妥善处理好所有高校特别是职业院校,才能拓宽国民的教育选择,缓解社会的教育焦虑,处理高等教育结构、质量和社会诉求脱节的问题

“高教普及时代不应有“精英教育情结””

上述问题在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时必须引起观察,而我国当年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实施精英教育的学校采取了扩招政策,这一政策对这些学校既有扩招的基础,也有扩招的动力,从决策层到大学 精英教育学校扩大,迅速实现了提高高等教育总入学率的目标,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总入学率达到15%,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高教普及时代不应有“精英教育情结””

结果表明,这种扩招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稀释了高质量的高等教育资源,在职业院校、民办院校的快速发展空之间受到挤压。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考合格率有所提高,但公众对高考的焦虑没有得到缓解,进入大学的独木桥成为了名校的独木桥。

“高教普及时代不应有“精英教育情结””

与发达国家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相比,许多原本实施精英教育的大学并未扩大,但首要的是迅速发展社区学院、职业学院,以保障精英教育学校办学的定位和质量,为职业学院、社区学院带来了巨大的快速发展/ / 例如,在美国,职业学院、社区学院和综合性大学之间没有等级高低和身份差异,社会平等对待这些大学,许多社区学院与综合性大学签订了转学协议,社区学院的教育质量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

“高教普及时代不应有“精英教育情结””

2002年至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从高等教育大众化走向高等教育普及化。 虽然高等教育的总入学率达到了50%,但是社会精英教育的想法仍然很顽固。 教育部200年进行布局,要求600所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职业教育,但舆论认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职业教育是降级的,部分地方本科院校也不愿意转型。

“高教普及时代不应有“精英教育情结””

中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走向大众化、普及化,大学始终是等级化的,教育管理者、办学者、社会综合性大学优越,职业教育、职业大学地位低下,也有舆论直接将三所大学(民办、独立大学)和高等学校称为烂学校 这样快速发展高等教育,无论怎么提高毛入学率,都难以缓解社会上存在的教育焦虑。 另外,高等教育的结构和质量脱离社会的诉求,许多学校应该进行职业教育,但以培养学术型人才的模式办学,显然难以保障质量,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诉求。

“高教普及时代不应有“精英教育情结””

我国高等教育即将进入普及化阶段,重点是快速发展高职教育而不是提高大学的升学率,这可能会让一分以上的大学,特别是以名校为目标的学生及其家长失望,但这种战术选择是正确的。 我国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离不开社会功利学历的诉求,必须根据社会对人才的诉求,科学规划高等教育布局,调整高等教育结构。 为了淡化社会中存在的学历情结,消除学历歧视,必须改革教育管理制度,梳理歧视职业教育的政策,改革教育和人才评价体系,不仅仅是学历,更必须是能力。

标题:“高教普及时代不应有“精英教育情结””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12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