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30字,读完约7分钟

编辑者:

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至今,健康二字的含义不仅来自疾病的治愈,也来自内心的和平与社会的关怀。

医疗社会工作者至今仍是社会工作者领域的小团体,我省设立专业医疗社会工作者的医院屈指可数。 身份不自然,职业授权差,我省医疗社工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 专家们呼吁应该加速推进医疗社会工作者。

11月7日,国家卫健委公布了《进一步改进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年)评价指标》。 新指标体系共设置14个考核项目、39个具体指标。 人文服务评价在本次评价指标中增加了患者的心理疏导情况,强调建立相关制度,将医疗社工制度单独作为一级指标。 审查不仅要求医疗机构设立医疗社工岗位,还规定志愿者的服务时间。 根据考核指标,志愿者服务累计时间超过4000人*小时,可得满分,低于4000人则按比例得分。

“福建:医务社工,让医疗服务更有温度”

无论是国家政策背景还是现实诉求,都把医疗社工制度推到了台前。

前几天,福建医科大学还举办了关于我省医疗社会工作的研讨会。 福建医科大学人文学院前院长、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医疗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副委员会王卫平教授介绍,福建医科大学在全国医学类大学首次开设了社工专业,但目前福建医疗社工的快速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 福建省社会事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徐若兰坦言,医疗社工尚未得到充分关注,也存在许多认知误区。 尽管属于边缘社会工作者,福建仍有一些人在积极探索医疗社会工作者的服务模式。

“福建:医务社工,让医疗服务更有温度”

药石无医时,社工会来帮忙

福建省睡眠支援公益协会的专职医疗社工熊权最近在跟踪服务白血病家庭,协助医务人员进行姑息医疗。 迄今为止,该公益组织完成了从姑息治疗到临终关怀、哀伤咨询等肿瘤患儿的服务。

目前,我国医疗社会的实践模式主要有四种,一是医疗机构设立医疗社会工作岗位;二是医疗机构购买社会事业服务机构的服务;三是政府购买医疗社会工作项目进行派驻;四是社会组织开展的医疗社会事业服务

在我省医院设立了医疗社工岗位的凤毛麟角,在实践的例子中是社会组织自主开发的服务。

例如,福建省助眠公益协会病房教室项目,全省首次引进儿童姑息医疗理念为白血病儿童服务,设置医疗社工专业岗位,撬动福建医科大学人文学院社工专业资源,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儿童血液科医疗队合作,医务社会工作人员,

“福建:医务社工,让医疗服务更有温度”

福建省立医院是在香港李嘉诚基金会资助下开设的宁养院项目,在姑息治疗方面引进了医务社工,配合医疗队照顾癌症晚期不能接受治愈性治疗的患者,提供消除疼痛、改善身体不适、心理和心灵的指导和帮助。

熊权表示,目前病房教室项目在癌症患儿服务行业具有示范和宣传价值,正在尝试从福州向厦门、漳州等地进行文案宣传。 不仅是癌症患儿,病房教室项目的模式在福建省立医院儿内科也在尝试,对短期住院的患儿群体的服务效果也同样良好,前几天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儿外科也进行了服务尝试。

“福建:医务社工,让医疗服务更有温度”

药石无医的话,社工们的安抚和支持是和患者一起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的力量,也是患者家属对亲属的心灵支持。 福州市美善社工服务中心主任王素梅目前正在尝试开展悲伤辅导工作。

福州大学社会学系讲师王圣莉表示,医务社工的职责是了解患者的诉求,构建医患之间的桥梁,链接心理辅导和各种社会资源,继承&lsquo。 全人、家属、全程、全队、全社会的信念,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各方面的照顾。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事业系副教授、春晖社工事务所理事长王瑞鸿认为,医学人文化倾向与社工功能相协调。 头痛医头、脚痛医足的所谓生物医学模式已经面临着快速发展的瓶颈。 由于这家医院单纯治疗躯体疾病的模式发生了变化,帮助患者实现疾病和心理共同恢复的目标已是社会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

“福建:医务社工,让医疗服务更有温度”

医生的治疗,社会工作者的治疗心

说起医疗社会工作者,许多人的脑海中浮现出穿着马甲在医院为患者提供指路、咨询等服务的爱心人士。 这种刻板印象不仅存在于普通人中,也存在于医疗工作者群体中。

通常,医疗社会工作者的服务主要通过三个渠道链接到患者:一是患者自愿寻找,二是社会工作者寻找患者,三是医务人员介绍。 但是,目前三个渠道都不好用。 徐若兰表示,最大的障碍是职业认同度低。 据悉,医院患者面临问题,不仅可以向医生求助,也可以向医疗社会工作者求助的观念还没有形成。

“福建:医务社工,让医疗服务更有温度”

正本清源、徐若兰呼吁对医疗社工有明确的认知。 他们是医生的助手、护士的伙伴、患者和家属的朋友、家属的监护人、社区组织者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合作者。 1921年,北京协和医院有医疗社工,协助医务人员共同为患者提供心理层面的指导。

“福建:医务社工,让医疗服务更有温度”

简单来说,就是医生的治疗,社会工作者的治疗心。

融入医院,道路不平

虽然医疗社会工作者的服务对象在医院,但是住院的道路并不平坦。

我们需要在医院服务,但最大的问题是社会工作人员受民政部门的管理,不被卫生系统接受和认可。 熊权说。 在重视医疗、以医务人员为中心的医院系统中,如何融合是医疗社工面临的最大课题。 自从一个科室对接后,医务人员的接受度就不一样了。

“福建:医务社工,让医疗服务更有温度”

走在全国前列的上海给予了医疗社会工作者在编辑中的身份认可。

上海去年发布了全国最早的地方性文件《关于推进医务社会员工队伍的实施意见》,要求医院设立医务社工岗位。 目前,上海全市大部分公立二级、三级医院和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配备了医疗社工。 其中,儿童医院、肿瘤医院等特殊机构,每100300张床位配备社工的其他医院每300500张床位配备一名社工。 600多名兼职医疗社会工作者和100多名专职医疗社会工作者活跃在第一线,为患者们带来身心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福建:医务社工,让医疗服务更有温度”

上海医院、社工和医生护士是同事关系,没有隔阂。 而且社工的工作受到医院的重视,更容易变得有效。 例如,一家医院的社工经过大量调查提交了报告,优化了医生的流程,促进了医院诊察台的方便重建。 熊权表示,除了身份之外,医疗社工的员工也很难量化认定,但第三方提供服务面临着经费困难的问题,目前医疗社工的员工效果还不明显,所以这家医院具有前瞻性。

“福建:医务社工,让医疗服务更有温度”

随着医学的进步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国家已经将医疗社工纳入了医疗改革。 去年,国家出台了第二个医疗服务改善行动计划(年),其中提出建立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制度,连同预约诊疗、远程诊疗、临床路径管理、检验结果的相互认识四个制度,成为医院五大固化制度,并历时较长时间开展 此次国家卫健委详细制定了《进一步改进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年)评价指标》,将这一要求具体化。

“福建:医务社工,让医疗服务更有温度”

对此,业内人士建议,医务社工应配合卫生、民政、人社等部门,引进医院,完善制度标准,推进医务社工服务。 (记者张颖实习生何静文/图)

标题:“福建:医务社工,让医疗服务更有温度”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11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