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47字,读完约4分钟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温馨随行实践小组来到广西武鸣,与壮族山歌进行对比调查。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宋绍清供图

中国青年网南宁8月16日电(通讯员杨洁篪黛)山歌是优秀文化的一种,包含着壮族祖先的感情,不能让山歌在我们这一代失去。 那样的话,我们就是壮族的罪人。 8月12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温馨随行实践队来到广西武鸣,对比壮族山歌展开调查。 武鸣山歌协会常务副主席曾祥彬向实践小组介绍了壮族山歌的快速发展现状。

“中国石油大学走进壮族山歌:传唱者多是中老年人”

广西武鸣县有中国壮乡中国歌圩文化之乡,全县人口68万人,壮族人口占86%。 壮民是善歌著,喜欢用山歌表达生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刘三姐姐》更是家喻户晓。 20世纪80年代左右,壮族山歌盛行时的景象是以歌说话、借歌传情,但那令人向往的满山歌声,如今却冲淡了人们的生活。

“中国石油大学走进壮族山歌:传唱者多是中老年人”

据调查,武鸣县已于年7月成立山歌协会,会员刚成立的58人迅速发展到现在的200多人,当地各城镇也成立了山歌分会,但会员年龄结构较大,多为4、50岁以上,年轻人兼职,山歌传承

成立山歌协会:因为我爱你

由于当初武鸣人热衷于唱山歌,退休后经常组织山歌,后来唱山歌的人很多,他向政府提议成立山歌协会。 他去世前对我们说,山歌是优秀文化的一种,包含着壮族祖先的感情,不能让山歌在我们这一代失去。 如果是那样的话,我们就是壮族的罪人。 武鸣山歌协会常务副主席曾祥彬说。

“中国石油大学走进壮族山歌:传唱者多是中老年人”

由于武鸣县山歌协会属于民间组织,所以县政府没有特别的资金。 协会的主要经费来源是商业演出收入,这些收入极少,有时去演出的收入不足旅费。 但是,出于责任感,即使换装6年,他们也一直坚守着山歌。

曾祥彬表示,山歌协会作为公众参与度较高的社会组织,以弘扬、传承、快速发展民族文化为宗旨,积极配合推进政府各中心的工作人员、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可以使公众享受山歌,了解县情、国情。

从老人的身上可以看出他们所肩负的使命对整个民族是多么的重要。 对这个不求回报的民族的爱会温暖到心里。 队员赵丹说。

武鸣山歌协会的成员在唱山歌。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宋绍清供图

学山歌:多而杂的讲究不容易

据说古人用山歌与祖先布罗陀对话,壮族人居住的地方有山歌,在田间地头、夜晚劳作之余、红白喜事上,总能听到悠扬山歌。 各种大小的节日,山歌少也不会扫兴。

从曾祥彬的介绍来看,据实践团成员介绍,不同地方壮族原生态山歌曲调也不同,不同县有不同山歌曲调,有高亢高歌,委婉的那坡山歌、马山三声山歌、大新高腔山歌等

武鸣山歌的唱法也非常精湛,不仅要斟酌字字推敲、押韵,还讲究曲调唱法,真正学习山歌的理解、品味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学会的。 因此,有些年轻人觉得山歌很难学,不想去学。

山歌传说:虽然很痛苦,但是不想放弃

据山歌协会统计,目前唱山歌、学山歌的人40~50岁以上,多为退休的有趣爱好者,当地许多年轻人打工、山歌传承的断层现象令协会成员们担忧。 虽然想采取很多传统的措施,但力所不及,不仅是资金问题,会员们年龄太大行动不便也是重要的原因。

“中国石油大学走进壮族山歌:传唱者多是中老年人”

虽然大部分武鸣人都会唱几首,但是现在的年轻人还没有认识到壮歌传承的重要性,在歌圩、节庆中,唱山歌的主力是中老年人,不利于壮乡山歌的普及和快速发展。 曾祥彬说。

古老的传承人们为了将自己所学的传承传递给下一代而努力着。 不仅时代在变化,现在的环境也难以迅速发展以前流传下来的文化,现在的年轻人既不喜欢唱山歌也不喜欢唱山歌,唱山歌也让他们感到很土。 一位协会成员供认山歌继承人不足,面临失传的危险。

“中国石油大学走进壮族山歌:传唱者多是中老年人”

因此,除了唱山歌之外,现在协会也开始教山歌了。 一见到来看演出的小学生,他们就自发地给孩子们学山歌,唱山歌。 传唱是最好的保护! 曾祥彬说,只要年轻一代学习,就会唱起来,壮族山歌自然世代相传。

球队的张冰雪说:“有些文化是口口相传的,比起物质更能打动人心。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信仰和认识,山歌协会的成员们才可能多次唱山歌,为山歌创造传承的舞台”。

在与协会老人们的交流过程中,他们一言不发,滔滔不绝时发出几声,朗朗上口、欢快悠扬、悠扬远扬… …

标题:“中国石油大学走进壮族山歌:传唱者多是中老年人”

地址:http://www.cq828.cn/gygq/15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