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24字,读完约2分钟

本报特约评论家蒋萌

即使我们做不到“活雷锋”那么多好事,在能力允许的范围内,有时做帮助别人的“小事”有那么难吗?

嘲笑雷锋的人每年都是“三月来,四月去”。 这证明了多次做好事不是风。 北京市有一位做好事已经51年了,被称为“活雷锋”的老人。

孙茂芳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照顾了29名孤独体弱的老人,帮助了32名贫困学生,给11名老人送去了养老。

这样的事迹,让善良的人们由衷地敬佩和感动。 但是孙茂芳说:“我不能做大事,但我想从小事做起。” 所谓的“小事”是什么? 给孤独的老人吃饭吃药,拉屎尿尿。 家里设有“急救床”,为来北京看病的陌生人处理燃眉之急每月将自己的工资养得老弱病残“送温暖”……这一切虽不能说是“吓得鬼神哭泣”,但也不应该是“老人跌倒救人” 新人自己还不应该“啃老月光”“闲心”帮助别人的现在,孙茂芳在做的“平凡的事”是什么?

“评论:学雷锋未必要做“大事”

有人说孙茂芳很“傻”。 不仅是孤独老人捐赠的存款和价值连城的四合院,还在多年的扶贫支援中“赔偿”48万元。 对于助人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只能说拜客完全不擅长。 孙茂芳的想法很朴素,“以助人为乐,是我的生活习惯”。 一些成为“金钱奴隶”的人试图嘲笑那些知道如何更有意义地支配财富的人,但又可笑又可悲。

“评论:学雷锋未必要做“大事”

雷锋本来就不是神,“活雷锋们”是有血有肉的人。 面对孤独的“老子孩子”的不信任和骚动,孙茂芳也对犹他州不满,但他一次又一次的选择,让他诚心一次地动了冷心。 这也带来了启示:一方面,“活雷锋们”需要普及,但他们决不能被置于“神坛”。 这是因为“高大全”无法保持“扭曲”,会产生距离和退让感。 另一方面,都是凡夫俗子,我们就算做不到“活雷锋”那么多好事,在能力允许的范围内,有时做帮助别人的“小事”有那么难吗?

“评论:学雷锋未必要做“大事”

佩服“活雷锋”厉害,痛斥不道德的人是无耻的,毕竟只是“嘴上的活动”。 社会真正需要的是善举接力,通过越来越多的人的实际行动播下善与爱的种子,让点滴的爱流于河海,凝聚小善的脚步,直到大爱的千里。

标题:“评论:学雷锋未必要做“大事”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8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