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62字,读完约3分钟

对校园欺凌事件的法治化处置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率。 小、管早不会通过放任或过度宽容,将小恶定为大罪。

最近明确了未成年人暴力事件频发。 山东枣庄薛城区发生了一起15岁少女被轮奸的事件,警方证实5名嫌疑人中有4人是未成年人。 据甘肃嘉峪关市发送的视频显示,一名穿着制服的女性被戴口罩的男性殴打,有人正在观看。 嘉峪关警方昨日宣布,11名涉案人员被依法传唤到派出所接受调查,案件正在进一步处理中。

“阻止未成年人暴力升级需法律比较有效介入”

在中国现行法律框架下,这两个案件很可能进入两种不同的处理途径。 刑法规定未满14岁为无刑事责任能力人,未满14岁为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 后者只对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纵火等犯罪承担刑事责任。 轮奸是强奸的重头,刑期设计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打别人不一定构成犯罪。 与之最密切的罪名——故意伤害罪,也构成轻伤,这一点很重要

“阻止未成年人暴力升级需法律比较有效介入”

要件。 司法鉴定表明,被害人不符合轻伤条件的,这种欺凌很可能被降为“治安管理处罚案”,甚至“常规治安纠纷”。 调查一下近年来在网络上成为话题的校园欺凌事件,大多以治安处罚结束,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只有教育机构进行了处理。

“阻止未成年人暴力升级需法律比较有效介入”

对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的解决,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多次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从表面上看,这些大体上符合未成年人的身心特征和现代刑事司法的迅速发展方向。 但是,“以教育为主,以惩罚为辅”并不意味着对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只需要“教育教育”就可以了,并不意味着把“惩罚”放在楼阁的任意空上。 教育是多方位、多层次的,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罚也是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方法之一。 没有责任意识的教育,怎么能让未成年人在错误面前退缩呢?

“阻止未成年人暴力升级需法律比较有效介入”

未成年人处于人生成长阶段,心理状态不稳定,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道德和理性相对模糊,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正因为未成年人的这些身心优势,特别有必要对他们进行责任意识教育。 有责任,有错误,可以让未成年人理解、尊重规则,产生恐惧。 对校园欺凌事件的法治化处置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率。 小、管早不会通过放任或过度宽容,将小恶定为大罪。

“阻止未成年人暴力升级需法律比较有效介入”

今年1月5日,在美国洛杉矶发生的中国留学生绑架、虐待同学事件被判决。 三名主犯翟艺瑶、杨玉莹、章鑫磊分别被判刑13年、10年、6年。 这次欺凌事件惩罚这么重,让很多国内的父母大跌眼镜。 旧案重演,意义重大。 在国内法中,“教育中心”也不能异化为“放任中心”,阻断未成年人暴力升级需要法律比较有效的干预。

“阻止未成年人暴力升级需法律比较有效介入”

本报特约评论家王聿军

标题:“阻止未成年人暴力升级需法律比较有效介入”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8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