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637字,读完约9分钟

中国慈善家:你曾经在英国文化协会( bc )工作,主持设计,实施“社会公司家技能”项目。 最初将社会公司的概念引入中国的契机是什么?

彭艳尼:我进入社会公司这个行业快十年了。 十年前,公众不仅不理解社会公司这个概念,搞研究的也不太清楚,世界上没有对“社会公司”标准的定义。

现在我们所认同的也是比较宽容的定义,正因为包容性强,社会公司多样化,第二部门和第三部门在边界上越来越模糊,更多的创新正在发生。

2006年,我在bc工作,bc、中央编译局和英国伙伴杨氏基金会( young foundation )合作举办了专门讨论社会创新的国际论坛,国内外嘉宾各占一半。 公司的概念在会议上被提起后,引起了热烈的讨论,谁都想发言,麦克风差点被抢走。

当时,国内非政府组织的资金来源非常单一,大多依赖国外的资金援助。 当时没有政府采购,没有网上捐款,大家特别希望自己能造血,有支撑自己快速发展的道路。 所以会议过后,我想我们也许能做点什么。

2007年上半年,bc与中央编译局协商增刊《比较》杂志,专门介绍社会公司,文案由我策划。 详细调查后发现,英国社会公司发展迅速时间长,非常有经验,因此找到了当时英国著名的智库demos,请其撰写英国社会公司的迅速发展状况、国家政策、挑战等,并请其翻译政策框架。

“彭艳妮:社会公司不应仅是公益圈热题”

在国内,我们给中央编译局写了副本,请他们介绍国内的一点社会公司。 当时没有使用社会公司这个词,但列举了农家妇女、扶贫学校等几个例子。 我们会把这个增刊发给很多今后有可能合作的,想受影响的人。 这相当于国内第一本正式介绍社会公司的出版物,后来看到王振耀,他也说其增刊是他认识社会公司的启蒙书。

“彭艳妮:社会公司不应仅是公益圈热题”

《中国慈善家》:目前社会公司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处于哪个阶段?

彭艳尼:社会公司在中国现在进入了市场构建期。 也就是说,不仅出现了更多的社会公司,市场其他因素也在迅速发展。 例如出现了资本因素、较大的投资和公益投资基金、影响商业的投资机构等,多少也开始了解投资在这方面的情况。 从技术支持的要素来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支持机构,提供咨询服务、法务、会计服务等。 也有人才因素,除了最初bc进行的社会公司家培训外,还有学历教育、大学内社会公司相关的选修课等,现在也有很多相似的培训。

“彭艳妮:社会公司不应仅是公益圈热题”

《中国慈善家》:今年bc的“社会公司家技能”项目正式结束,新成立的中国社会公司和社会投资论坛(联盟)会履行前者的职能吗? 起什么样的作用?

彭艳尼:“社会公司家技能”项目实现了比较成功的目标。 议题设定是通过项目宣传社会公司这个词,使之成为讨论的议题。 “社会公司家技能”项目的第一批核心伙伴,如南都(公益基金会)、增爱(公益基金会)、恩派(公益组织快速发展中心)等,目前已成为推动社会公司快速发展的活跃力量。

“彭艳妮:社会公司不应仅是公益圈热题”

中国社会公司和社会投资论坛(联盟)将于年正式上市,时机已到,可以领取bc的东西。 最重要的力量基本上在这个平台上,联盟可以站在中国的角度,推动社会公司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同时真正将国内力量整合在一起做这件事。

“中国慈善家”:社会公司和社会投资论坛(联盟)与“社会公司家技能”项目相比,有那些特点? 后者的经验可以参考吗?

彭艳尼:当初的“社会公司家技能”项目在诉求方面很好,同时考虑到所有优势关联公司的需求,成功撬动了很多合作伙伴的资源。

2009年的时候,基金会不容易找到好的项目,所以“社会公司家技能”项目设计了奖励优秀商业计划书的环节,基金会为优秀的计划提供了资金。 这个环节仔细考虑了基金会的诉求,为双方提供了互利的平台。

公司和社会投资论坛(联盟)的团队首先非常专业,大家都在社会公司相关行业工作了很多年。 在设计联盟框架时,我也吸取了以前的经验,构建了包括每年的大型活动、人才培养、会员定制服务、研究与对接平台在内的五大块。

在研究方面,不仅仅是来自学术机构的专家,实践层面的人也希望参加,一起创造重要的命题。 例如,制作全景扫描等,在各个方面展示国内社会公司的迅速发展和中外相关社会公司的政策等。

平台对接了社会公司和社会投资者,我们现在有140多个会员,很多理事单位都是社会公司投资的。 我们想建立这个平台,国内多家联合和中外对接的平台。

《中国慈善家》:你十年来致力于社会公司在国内宣传的力量是什么? 在“社会公司家技能”项目未结束之前离开bc的理由是什么?

彭艳尼:最初在bc做“社会公司家技能”项目时,没想到这个项目会发展得这么大。 一开始我的工作只是从bc的角度设计新项目,把以前的小项目变成了大项目。

在bc的平台上,可以访问很多海外资源,但是bc毕竟是英国的机构,必须问这个项目能给英国带来什么利益吗? 从bc出来后,我没有这方面的束缚,为了外国机构的身份,办案总是不隔一层。

当时的“社会公司家技能”项目不仅在培训方面,还做了很多其他的事业,帮助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这个理念,也间接为社会公司和社会投资论坛(联盟)的形成做了铺垫。

“社会公司家技能”项目相当于一个物种,目前推动社会公司行业诸多领域快速发展的力量来自于该物种,令人意外。

通过做这两个项目,我认识到了很多社会公司行业的人,思考大家如何处理社会问题,牺牲他们的执着和个人利益的选择给了我很多感动。 这个影响在各个方面,似乎为我的人生打开了更大的大门,当时我觉得我可能不能像他们一样在一线工作,但是我特别想支持他们,所以我想做能让他们受益的事,所以一直在这方面努力。

“彭艳妮:社会公司不应仅是公益圈热题”

以前做社会公司的人很孤独。 他做的事引起了很多误解,你不是在做公益,你好像也不是企业。 你到底在做什么呢?

但是,通过这些活动,他们认识到了很多“同行”,得到了很多支持,这个变化的过程也特别打动我,是我在社会公司行业多次坚持的力量之源。

“中国慈善家”:与“社会公司家技能”项目的实施阶段相比,从目前的视角来看,社会公司快速发展的阻碍有变化吗?

彭艳尼:我现在做的工作越来越是幕后角色,在后面建造和支持整个框架。

在国内刚推进社会公司的时候,无论是法律体系还是具体的操作层面,都有不同于英国的地方,但是社会企业家处理社会问题的热情和他们整合资源的能力是共通的,中外交流越来越多的不是文化冲突,而是相互借鉴的。

那时的工作中遇到的障碍是,首先找到合作伙伴,推动社会公司的快速发展。 随着对社会认识的增加,合伙人已经很难找到了。 现在越来越多的挑战不仅是公益界的话题,还有如何跨界,使社会公司更加主流化。

社会与社会投资论坛(联盟)是顺应趋势的产物,当前的障碍也是联盟的难点,必须妥协,协调各方利益。 我觉得一个人的身体可能走得很快,有些身体一起走得很慢,但能走得更远。

“中国慈善家”:更多的企业家愿意转向社会公司这个行业,对他们来说,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自我造血是重要的,还是巩固社会目标是重要的?

彭艳尼:社会使命漂移是我们说的难点,社会公司首先必须是公司,必须能造血,必须有收入。 否则做不到。 可能是非营利组织。 所以,对社会企业来说,挑战很大,需要双重底线或三重底线、社会使命、经济效益或环境底线。 我在和别人说话的时候,真正的社会公司家,在赚钱和处理社会问题之间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在关键的决定中可以看到他的主要目标是什么,有时为了社会使命他们会赚越来越多的钱。

“彭艳妮:社会公司不应仅是公益圈热题”

《中国慈善家》:现在的社会公司比以前更容易接受投资吗?

彭艳尼:以前社会公司的资金来源类似于以前流传下来的非政府组织,找基金借钱,找政府借钱,真正支持社会公司的基金很少。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例如,bc历经多年,将“社会公司家技能”项目奖励的一环变成了社会投资平台。

从此出现了不同的投资形式:南都基金尝试无息贷款,基金选择了股权投资的形式……对社会公司来说,资金来源更是太多了。

许多业务影响较大的基金,偏向于社会公司比较成熟的阶段进行投资,投资后,社会公司的规模可以很快扩大,社会效益倍增。 对于任何早期的社会企业,他们还在探索和验证商业模式,不能那么快产生正的财务效应。 对于这些社会公司,需要天使投资者。 我们发现,给早期社会公司投票通常以基金会为中心。

“彭艳妮:社会公司不应仅是公益圈热题”

虽然每个投资主体的喜好不同,但是他们关注的基础东西是一样的。 首先你的社会使命是处理社会问题吗? 如果社会需要应对的问题被投诉了多少,社会的投诉不大,公司不大的商业模式是否能起作用。

《中国慈善家》:社会公司家的年龄构成在十年间有什么变化?

彭艳尼:现在社会公司的创始人正在慢慢年轻化。 这些年轻人是劳动力市场非常大的变量,他们不受学科背景的限制。 之所以这么多,是因为我知道了某社会公司的实例和社会创业者的故事,接触了一些,研究了一下,同意了。

从我接触的人来看,大学生特别多,他们对社会公司特别感兴趣。 这与整个宏观环境有关,千禧一代的物质比较丰富,新闻交流更顺畅,有更高的自我意识,希望处理社会问题。 不是先赚钱,再追求自我价值。 所以,如果能赚到理想和钱,他们倾向于在实践或创业时投入社会公司。

标题:“彭艳妮:社会公司不应仅是公益圈热题”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8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