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82字,读完约2分钟

众所周知的“范氏义庄”是北宋范仲淹在原籍苏州吴县捐赠农田1000多亩建立的。 此后,儿子范纯仁等子孙努力经营,维护义庄,到清朝宣统年间义庄有田5300亩,并发挥良好作用,共持续了800多年。 义田的地租是用来养活同族的贫困成员的。 他们制定了义庄章程,规范人民生活。 据悉,范义庄是中国慈善史上的典范、最早的家族义庄,更重要的是中国史料记载的第一个非宗教民间慈善组织。

“子研论道:由“范氏义庄”想到的”

范义庄的出现和延续,在我国慈善史上具有相当的启发意义。

家庭是社会的东西。 目前,方兴未艾的家族基金承担着负的社会建设职能,远远超出了范氏义庄的范畴。 但是,其基本点是一致的。 是通过家庭的努力和贡献,为家庭提供保障,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这也是“一家为什么不扫天下”的道理。 只有人们承担着家庭责任,也履行着社会责任。 不能忽视家庭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局部的贡献和改善。

“子研论道:由“范氏义庄”想到的”

慈善是社会文化上的认可。 范家在800年坚守义庄,有家族文化的传承,有慈善文化的认可。 在大力发展我国慈善事业的今天,要说规范第一,也不能说文化认同第一。 只要有慈善之心,有行动,才能努力做好。 因为这种慈善理念进入课堂,慈善文化是深入人心,迅速发展慈善事业的必由之路。 要有意识地去做,就要尽最大努力。

“子研论道:由“范氏义庄”想到的”

慈善的继续一定要有持续的能力。 范氏义庄是从1000亩土地到最后5300亩土地,范氏的子孙兢兢业业、努力经营、不断捐款而形成的。 总的来说,范氏义庄还是在分配行业做文案,虽然没有像今天商业的快速发展一样持续发力,但范氏义庄还是在不断地进行资源补充,也是持续的命脉。 一个慈善事业一定要有再生力。 像今天广泛讨论的商业运营、社会公司等一样,必须处理慈善事业的可持续性问题,失去了再生力,慈善也半途而废了。

“子研论道:由“范氏义庄”想到的”

值得一提的是范氏义庄亲自争取政府批准,在政府立案,要求政府对损害义庄利益的人根据国法判刑,这也是明智的。 义庄所不仅减轻了家庭的负担,也减轻了国家的负担,维持着社会的稳定。 政府的支持和保护是义庄迅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国家通过立法支持促进慈善事业迅速发展,古今如是。

“子研论道:由“范氏义庄”想到的”

作者崔子研作者邮箱: czy42666@

标题:“子研论道:由“范氏义庄”想到的”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8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