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49字,读完约5分钟

在广西贵港市港北区千亩连片富硒高品质稻产业示范区,庆丰镇太兴村贫困家庭黄容珍看着自己13亩黄灿的水田笑着说:“今年的纯收入至少有2.5万元。”

贵港市位于广西最大的洼郁平原,年末将建成立卡贫困户69628户,贫困人口40.2万人。 市委书记李新元表示,“贫困县、贫困村、贫困家庭摆脱贫困,需要产业支持,通过快速发展特色产业扶贫,将“输血”变为“造血”,确保贫困人口顺利脱贫,稳定增收。

“让富硒地变富裕地”

在探索特色产业扶贫工作中,贵港市相继出台了特色产业扶贫行动方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贫困村贫困家庭脱贫奖励的补充办法等,借助科技力量,实现了农业增效、增收贫困人口的目标。

用富硒农业创造亮点

10月30日,经中国农业技术宣传协会富硒农业技术专家小组评定,同意授予贵港市“全国富硒农业示范基地”称号。 当天,贵港市与中国农业技术宣传协会签署了全国富硒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战术合作框架协议。 日前,在第五届世界硒都硒产品博览会上,贵港市富硒鲜米、富硒黑米、富硒红米、富硒毛尖等11种产品入选名优(特色)硒产品,获奖数全国1成以上,广西排名第一

“让富硒地变富裕地”

贵港市坐拥洼郁平原富硒宝地,70%以上的农用地达到富硒土壤标准。 如何将贫困者手中的“金饭碗”变成“聚宝盆”? 贵港市市长农融说,我们要抓住富硒产业开发作为快速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帮助农业增收的突破口,打磨名片,提升企业品牌价值。

“让富硒地变富裕地”

目前,贵港市初步形成了“龙头公司+合作社+富硒栽培巨头”的快速发展模式,组织62家、合作社参与建设88个富硒生产示范基地,总面积达5.82万亩,水稻、茶叶、中药材、水果、禽蛋、家禽蛋

科学技术宣传推动特色养殖

“两天前刚卖完最后一茧,获得4000元以上,今年养蚕收入6万元以上。 ”。 11月20日,观塘区黄练镇姚岭村贫困户,49岁的韦孙庆收起竹板格子蓑,喜形于色。

产业扶贫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 贵港市重点抓好科技宣传和成果应用,帮助贫困者掌握脱贫致富的技术。 年,韦孙庆和邻居养蚕。 最初,蚕大量死亡。 黄练镇科宝桑蚕种养专业合作社技术负责人谢寿泳来到家里,手把手教她如何保存桑叶,给蚕室消毒。 很快,韦孙庆掌握了养蚕技术,桑树种植扩展到15亩,蚕室也有80多平方米。

“让富硒地变富裕地”

通过“合作社+农户+公司”产业扶贫模式,黄练镇科宝桑蚕种养专业合作社支持农户联合培育小蚕、优化蚕种,采用小蚕联合培育两次、小蚕联合培育片叶培育、小蚕分室饲养等模式,探索防治疾病的做法,做大蚕

“结茧后企业收购蚕茧,一贯处理养蚕成活率低、销售难等问题。 ”。 据谢寿泳介绍,该模式覆盖乡镇9000户养蚕户,其中贫困户370多户,较有效地帮助贫困户脱贫增收。

去年以来,贵港市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605期,培训农民科技富余人员、科技模范家、农民2.2万人次,现场技术指导6820次,示范农业良种134个,先进适用技术234个项目。

种植基地形成产业规模

广西最大的百香果连片种植基地——香港南区东津镇石连村冲口屯观光农业园,是宽8米的园区道路两侧的坡地,百香果青翠,悬挂藤蔓。

百香果是贵港市15个助农增收特色产业之一。 该市在360个贫困村因地制宜迅速发展高质量稻、荔枝、龙眼、柑橘、中药材、桑蚕、鸡、猪、牛等15个特色产业,全市县级“5+2”特色产业覆盖贫困村贫困户6.96万户多,覆盖率81.96%万户。 全市111个脱贫村“3+1”特色产业覆盖贫困家庭的比例达到89.36%。

“让富硒地变富裕地”

年6月,东津镇石连村返乡党员李平牵头,通过土地确权、流转,集体集聚3000多亩土地,成功带领冲口屯群众快速发展连片百香果栽培。 目前,冲口屯成立了3家合作社,种植百香果、莲藕、伏特加。

“今年百香果亩产约4000斤,收入约700万元。 ”。 李平表示,农户将土地搬到基地后,每年除了获得稳定的红利外,还可以去基地打工,赚取工资收入。 另外,经过新的担保权划定为屯集团所有的2000多亩土地,也根据集团土地产生的利益进行分配。

“让富硒地变富裕地”

冲口屯8户贫困家庭因生病、残疾、劳动力不足而陷入贫困。 农业园在快速发展中优先吸纳他们,每户稳定地获得一到两亩水果的销售利润分红,有劳动力也可以去基地打工。 李平介绍说:“收益逐年变化,今年将达到每户4000元。”

“让富硒地变富裕地”

据贵港市扶贫办公室主任黄玉娟介绍,今年首届财政专项产业开发扶贫资金共投入1.75亿元,快速发展富硒特色种植6.38万多亩,快速发展特色家禽养殖33.35万只,特色畜禽养殖2.29万多只(只)

(张思参与录制)

人民日报(年11月28日版23版)

标题:“让富硒地变富裕地”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8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