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05字,读完约4分钟

最近,《慈善公益报》记者在北京交通广播上听到了“之前告诉大家的‘姐姐打找东西的广告给弟弟找人工内耳’。 今天有了新的进展。 这件事现在被证明是真的,不是大家想同情的炒作和商家的营销,而是姐姐不了解医疗专业信息,导致了一些重要的问题……引起了网友的误解。” 于是记者整理了事件的经过——

“由“丢失人工耳蜗”引起的思考”

12月19日,不少网友转发了姐姐小李向弟弟发布的求助新闻:早上5:30分,从石家庄来的李明从北京芳园里北区出发,坐14号线换乘6号线,朝阳门换乘2号线去北京站的途中,不小心燕麦站 这个耳蜗植入大脑中,和丢失者大脑的芯片一致现在,李明聋了,回家陪着父母。

“由“丢失人工耳蜗”引起的思考”

当天上午,来自新媒体的推文“大骗局: 20万耳蜗失去了刷爆WeChat的力矩吗? 媒体和商家恶意滥用善心! 」一眨眼就把这次的事件推向了高潮。

文案提出了这个求助新闻的三个疑点:第一,耳蜗没了就要开头吗? 专家回答“不”。第二,今年12月以来,全国发生了多起“耳蜗丢失”,市场营销痕迹昭然若揭。 第三,耳蜗到底值多少钱? 据报道,只有4.5万元。

本来是燃眉之急和传递大家爱的好事,为什么会引起怀疑呢?

据说重新移植人工内耳需要开颅。 李先生解释说她可能需要开颅是最坏的计划。 毕竟,芯片已经移植到体内10年了。 她认为如果不适合新的东西就需要再次手术。 因为自己太担心了,医学也不专业,所以语言上的误会,反正她愿意为自己的言行负责。 关于人工耳蜗的价格,李先生说她公布的消息可能不准确。 例如,她和家人确认,2008年她弟弟做耳蜗移植手术时,实际费用为17万元,而不是前面提到的20万元以上。

“由“丢失人工耳蜗”引起的思考”

记者表示,人工内耳确实需要在头部进行手术,但只是将电极移植到耳后颞骨的头皮水平。 缺乏专业信息的李先生误以为是开颅手术。

据多家媒体最新报道,截至当天晚12点,李先生在警方、地铁站等各方帮助下继续寻找线索,但仍无收获。 但是,李先生对警察说,他想为医疗知识常识不足引起的误解道歉。

在疑问文案中提出了疑问点。 “以前郑州徐乘坐电动车寻找丢失的28万元耳蜗。 石家庄的马平本人没有员工,却可以损失30万元的耳蜗……为什么贫困家庭可以买得起昂贵的人工内耳? ”。

对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研究所教授于宁向媒体表示:“由于国外企业品牌历史悠久,售后服务和保险系数更有保障,所以价格也相应地较高。 “如果人工内耳能够处理听障患者的正常学校和就业问题,从他接触的患者家属来看,可以选择所有昂贵且保险系数高的助听器设备。 ”。

“由“丢失人工耳蜗”引起的思考”

记者根据年公布的《北京市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管理办法(试行)》,在持有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残疾人“低收入家庭救助证”的工作年龄内,因未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低收入家庭救助待遇的失业, 无稳定性收入残疾人16岁以下残疾儿童少年满16岁的在校残疾学生5种人群可以购买《北京市残疾儿童少年大额辅助器具购买补助金目录》内辅助器具的100%补助金,其他北京市户籍持证残疾人人均可享受50%的补助金标准。 这个“目录”包括人工耳蜗装置。 此外,全国各地还有许多公益组织和项目致力于救助贫困听障人士。 例如,从去年3月2日开始,隶属于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的“爱分贝”公益项目,许多播音员主持人专门救助贫困听障儿童。

“由“丢失人工耳蜗”引起的思考”

研究发现,贫困家庭很可能通过政策补贴和公益组织购买高价值耳蜗,光凭家庭条件对此表示怀疑并不武断。

这件事的两次反转,大众、媒体、李先生是否也有值得反省的地方呢?

首先,要加大人工耳蜗等残疾人辅助医疗器械的常识科普,从招聘、功能到价格,政府和相关社会组织可以在这方面通力合作。 其次,媒体人、新媒体人在写这样的稿子时,很多人都要求证,不能片面、武断地决定。 网民在转发新闻时,要多做理论评价,不相信谣言第三,求助者在求助、发布求助新闻时,必须真实、充分学习、合情合理 毕竟,提供真实的消息是基本的公德,否则受伤的只有大众的善意和自己的诚实。 (权敬)

标题:“由“丢失人工耳蜗”引起的思考”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8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