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57字,读完约3分钟

年9月10日是苏海佳的第22个教师节。

截至1996年,北京化工大学教务处处长苏海佳任教的学生已有数千人。 教师节前后,许多孩子都会回去看望她,或者在遥远的工作地点给老师送上教师节的祝福。

对在教育领域持续栽培“真心”的“园丁”苏海佳来说,这是最大的收获。

她有许多头衔,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国家名师”、北京化工大学侯德榜工程师学院院长、北京市生物加工过程要点实验室主任,但她最常用的称呼还是“老师”。

“我喜欢当老师。”苏海佳说,“父母送孩子来学校,老师一定希望像父母一样对待自己的孩子。 做老师真的要为学生着想。”

“真心”是苏海佳执教22年的关键词。

1996年进入公司后第一次当了班主任。 她是“知心姐姐”。 班上有些学生在高考中发挥失常,被录取为第二志愿,有一定的心理落差。 但幸运的是,他们非常认同苏海佳的“清华毕业”身份,特别想和她交流。

“我告诉他们,本科是一个平台,如果继续努力,就能实现更高的目标。 ”。 苏海佳从心底里想点燃学生的新希望。 最后,她带的这个班的报考率达到了50%,很多学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近年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苏海佳的角色从“知心姐姐”变成了“母亲”。 有一年,她打算带研究生去西班牙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不巧遇到了她自己的课题需要答辩,但是机会真的很难得,她想让学生自己练习,一个人去,去当地请朋友照顾。

“苏海佳: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

学生从来没有出过国,所以想打退堂鼓。 “走吧,你是个男孩,没事的。”苏海佳“把他逼走了”。 就像孩子看着出远门的父母一样,中途她很担心,命令学生每次起飞降落都要报平安。

“苏老师,我上了飞机。 “苏老师,我下了飞机。 “苏老师,有转机了。 已经登机了。 “苏老师,我下了飞机。 已经收到了。 ’得知学生平安落地后,苏海佳的心终于回到了肚子里。

就像老鹰被逼到悬崖上练习飞行一样,现在这个学生成为了优秀的博士。 和他一样,从《雏鹰》到《羽翼丰满》,跟着苏海佳的学生不在少数。

“他们的论文写不好的时候我也批评他们,他们不敢见我。 但是,各研究生首次发表的论文,我带他们10次、20次,从论文的构思、论文的框架、语言的图标等,都慢慢打磨过了。 ”。 苏海佳说:“这个过程很折磨人,但是通过从头到尾的结构和构想,他们以后写东西就容易了。”

“苏海佳: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

苏海佳带着几个学生经过了这个痛苦的蜕变期,“过了七八年,真的像自己的孩子了”。 所以,对一个老师来说,学生毕业其实是一个悲伤的事件。

但是,毕业时的苏海佳是多么悲伤,孩子们回来看她时是多么高兴。 苏海佳在接受采访前刚接到孩子们的电话,她笑着对记者说:“他们说这两天会来。”

这些都是已经走出校门的学生,有人请苏海佳分解他们的工作机会,谈谈自己的困惑,甚至有人每年给她发年终工作、生活的总结,告诉老师自己取得了那些成果。 也有人会发自己孩子的照片,或者拖着家回来看看新找的男朋友合不合适。

“苏海佳: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

“前面有学生回来跟我说:苏老师啊,我终于知道当时你看了我们的论文为什么那么生气了,我现在很有体会! 我们折磨你,我现在的学生折磨我! ”。 苏海佳一边说话,一边忍不住笑了。

“父母喜欢谈论自己的孩子,老师喜欢谈论自己的学生。 ’每次学生回来,苏海佳都像新年一样高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张茜源:中国青年报

标题:“苏海佳: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6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