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55字,读完约5分钟

资助青十年,江苏累计向对口支援的青海省海南州投入教育资助资金3.13亿元,江苏37届380名特、高级教师资助海南州教育,88家江苏中小学和幼儿教育集团与海南州属各级学校配对共建。 今年7月,南通大学莫文隋支教团收到江苏省党委书记娄勤俭、青海省党委书记王建军的回信,充分肯定了他们为高原奉献的优秀事迹,在两省大学掀起了学习热潮。

“[暖信息]两个灯光的故事,两批支教研究生的爱心”

9月18日,扬子晚报记者在青海省海南州贵德县等地采访了部分支教的江苏老师和大学生,获得了很多感动。

令人感动的场面

请老师来探望,全班同学都哭了

“最令我感动的是,今年暑假期间,之前上课的一个学生收到了我的照片。 教师节那天,学生们寄来了精美的相册。 里面有我告诉我的瞬间。 相册的门上写着“老师,说要和我们一起去三年,但是现在去了别的班”。 看了之后,我不由得流下了眼泪。 我利用那天的休息时间去看了代课的那个班的学生,全班同学都失声痛哭。 ”

“[暖信息]两个灯光的故事,两批支教研究生的爱心”

来自南通海安胡集中学校的李国芹老师,现在青海省海南州贵德县河阴寄宿制学校任教。 9月18日,他向扬子晚报记者讲述了自己支教期间的难忘经历。

李国芹是去年3月20日来到河阴中学教书的,带了两节第一节英语课。 李老师深感学生基础薄弱,上课无聊,英语词汇量不足。 他还发现许多学生没有独立完成课后作业,而是在第二天利用早自习时间互相抄写。 他每天第一个来学校,坐在教导处,终于放弃了抄写作业。 期末考试,他带的两个班的英语成绩从原来的倒数进步到全校三四名,达到了中上游水平。

“[暖信息]两个灯光的故事,两批支教研究生的爱心”

根据导师的安排,今年9月新学期,他有了新班的英语课,原两个班的学生们依依不舍。

一幕难忘

一见到老师,学生们都向老师鞠躬90度问好

9月18日,扬子晚报记者在海南州接受采访时,遇到了来自江苏大学的、目前在贵德县河西寄宿制学校任教的张媛。 在江苏大学法学院读研究生的她得知有一个叫应援青的项目后,急忙申请了。

张媛告诉记者,她家可以说是教师世家:爷爷做校长,奶奶是退休的中学老师,妈妈是小学语文老师,爸爸在学校做物流工作,阿姨也是老师。 她出生在祖父教她的学校,从小就听着夫琅和费的读书声长大。 张媛心里一直有老师的情结,这次终于实现了。

“[暖信息]两个灯光的故事,两批支教研究生的爱心”

张媛一生难忘的是,刚来河西寄宿制学校的那天,老师学生们夹道欢迎他们。 从孩子们朴素、渴求知识的脸上,她切身感受到了这次支教的意义和肩上沉重的责任。 她最感动的是学生们对老师们充满敬意。 每次见到老师,他们都向老师鞠躬90度问好。

“[暖信息]两个灯光的故事,两批支教研究生的爱心”

教师节那天,张媛从学生那里要了杯子。 她说自己很兴奋,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阿姨都感到为人师表的自豪。 张媛说,这是她第一次被尊为先生,即使今后成为不当先生,这个杯子她也会永远珍惜,从中汲取人的工作力量。

“[暖信息]两个灯光的故事,两批支教研究生的爱心”

张媛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像她一样在海南州任教的援青项目组的大学生和研究生有50人,分别来自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扬州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江苏大学等大学。

爱的接力赛

两盏灯的故事,两个支教研究生的爱

“请问我是谁。 请问是谁。 ’20多年前,南通理工大学(后合并为南通大学)副院长汤淳渊在得知学生石洪英去世,生活困难时,汇款100元,并在汇款单上签名“莫文隋”。 救急、献大爱的“莫文隋”精神成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典型。 现在,在海拔3000米多的雪域高原上,南通大学研究生院的支教团用行动诠释着新时期“莫文隋”的无私大爱。

“[暖信息]两个灯光的故事,两批支教研究生的爱心”

今年7月23日,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回复第21届南通大学莫文隋研究生支教团,表示同学们将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志向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学习,全面快速发展,成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

9月18日,扬子晚报记者在海南州贵德县遇到了第22届南通大学莫文隋研究生支教团队长、南通大学交通土木工程学院一年级学生陈佳旭。 他和五个成员目前在贵德县民族寄宿制学校任教。

他告诉扬子晚报记者,支教中最难忘的事情是,有一天晚上10点多学生宿舍熄灯,看到藏族学生还在走廊的灯光下做作业。 “那一刻给予的震动特别大,虽然只有一年的支教时间,但我们支教团的6名成员认为必须守护孩子们心中的光明和梦想。 ”。 陈佳旭说。

“[暖信息]两个灯光的故事,两批支教研究生的爱心”

9月18日,扬子晚报记者在海南州贵德县采访时得知了另一个关于灯光的故事。 上次南通大学莫文隋研究生支教团郑鹏燕在日记中写道。

“嗯? 门缝为什么会亮? 猫的眼睛也堵塞了吗? 我轻轻地打开门,突然发现地上的灯不见了,听到的是匆匆收拾书捂被子的声音,心里也大致数了一下,“你们在做作业吗? ”他低声说。 没有回复。

“请再给我一点时间。 10点必须熄灯睡觉。 “是的,谢谢老师! ’突然,宿舍亮了起来,接下来是翻书的声音。

10点,再次巡视房间,剩下的一位同学还在跑步写字。 “老师,我还有点不够。 请写完。 写完就睡觉。 真的只剩下一点了。 ”果然还是“10点15分必须睡觉,所以我来看”,我不忍拒绝。

10点20分,离开值班室,望着走廊的尽头,只剩下宿舍和一盏灯。 “还不睡觉! ’直走,轻轻地开门,进入梦香的她手里还握着一支笔。 摘下笔,关上小台灯,静静地关上了门。

努力会让你更幸运! 加油! ”

郑鹏燕、陈佳旭……现在“莫文隋”精神在年轻人中间流传,他们动人的故事还在写。 (扬子晚报/紫牛信息记者黄建国/文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邵丹/摄)

标题:“[暖信息]两个灯光的故事,两批支教研究生的爱心”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6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