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87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8月10日电题:支撑贫困山乡未来的贵州“组团式”教育扶贫见闻

新华社记者骆飞

冗雷村是位于麻山腹地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长顺县长寨镇的贫困村,再过几天18岁的黄明孝就会收到他梦寐以求的录取通知书。 这个冗长的雷村建设了一个从立卡贫困家庭出来的布依族男孩,心中以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目标,成绩优异的他很有自信。

“托起贫困山乡的未来贵州“组团式”教育扶贫见闻”

三年来,长顺县整体教育面貌焕然一新,越来越多贫困家庭孩子梦想中的大学,希望出国读书的学生回来。 “群体式”教育扶贫改变了贫困县孩子们的命运,更支撑了山乡快速发展的未来。

他们为什么要改变

黄明孝的同学梁红福在贵州20个极端贫困乡镇之一的长顺县代化镇打朝村。 走进他家简陋的砖房子,没有几件像样的家具,但满墙的奖状尤为突出。 上中学的时候,他父亲因病去世,不久母亲患了精神疾病,贫困家庭雪上加霜,只能靠低保生活。

“托起贫困山乡的未来贵州“组团式”教育扶贫见闻”

“最困难的时候也不想放弃读书。 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梁红福说,考上高中,免除学费、住宿费,各方面的力量也持续得到帮助,他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了好成绩。 “想出山去外地上大学,将来能改变家里的贫困状况,也能为家乡做贡献。”

“托起贫困山乡的未来贵州“组团式”教育扶贫见闻”

他们读的班一半以上的学生来自贫困家庭,但今年的高考成绩都通过了一本线。 班主任陈杨感慨道,教育扶贫给这个贫困县唯一的高中带来了可见的变化。

长顺县民族高级中学的一些变化,来源于这三年贵阳市教育局集团支援长顺县,将省会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引入贫困县。 六中、贵阳民族中学、贵阳实验三中携手扶持长顺民高,贵阳市26所高质量学校和长顺县25所学校组成“姐妹学校”,贵阳教科所136名专家和长顺县42名骨干教师组成合作伙伴,形成各方面、立体的合作。

“托起贫困山乡的未来贵州“组团式”教育扶贫见闻”

组成小组帮助强内核

一年前,从长顺县贫困家庭出来的杨璐薇,第一次离家100公里外的贵阳实验3,在这里开始了三年的高中生活。 她不是跨县“择校”,而是成为学校特殊的“长顺班”的一员。

“在省级示范高中设立贫困县专业班,3年后回县参加高考,让贫困县的孩子们有机会享受全省最好的教育资源”贵阳实验三中校长石艳梅说,这样的探索可以改变山区孩子们的命运,为贫困地区的未来播下种子的希望。

“分组式”教育扶贫在长顺县进行了许多探索:通过“智慧教室”的远程辅导教育,县老师和省级名师同步上课“无缝对接”。 在贫困县中小学设立了科技教室,大山里的孩子第一次带来了全国性的科技创新大会的奖杯。 培养了校园足球队,不仅首次获得全省中学生运动会冠军,还帮助许多孩子凭借足球特长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托起贫困山乡的未来贵州“组团式”教育扶贫见闻”

“以前教育管理水平薄弱、中考成绩优秀或家里有条件的孩子,都去周边县市和贵阳读高中。 人们对教育缺乏信心,快速发展会怎么样?” 贵阳六中校长魏林表示,贵州两个顶级校长的职工办公室按长顺序设立了职工站,是一所长时间派驻管理和教育人员的学校,在各方面引进了先进的教育管理模式。 教育质量的提高受到人们的好评,流失的生源逐渐回来。

“托起贫困山乡的未来贵州“组团式”教育扶贫见闻”

“借梯子攀登”填补空缺

在脱贫攻坚中,贵州探索“集团化”教育扶贫模式,省内有关部门或对口支援省区,根据贫困县教育扶贫的诉求,集中各方面力量,专门对一个贫困县或一所薄弱学校实施管理输入、示范指导和培训指导。

贵州省教育厅处长邹联克表示,通过东西部合作、省内合作等手段,开展联合办学,设立分校,开设教育班、师资培训、校长职务、学科建设等,截至去年年底,贵州省66所贫困县2632所乡镇中心学校以上学校与东部合作办学或省内优质学校

“托起贫困山乡的未来贵州“组团式”教育扶贫见闻”

“教育是老百姓最关心的民生事,教育水平的提高也是地区未来振兴快速发展的核心动力。 ”。 长顺县委书记高晓昀表示,脱贫攻坚巩固了贫困地区教育快速发展的硬件,但教育核心依然薄弱,弥补差距需要“借梯高”。

贵阳市教育局局长周进表示,通过弥补“群体式”教育扶贫、精准施策、弱项、强短板,可以不断提高乡村教育造血功能,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


标题:“托起贫困山乡的未来贵州“组团式”教育扶贫见闻”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6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