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44字,读完约2分钟

日前,陕西省教育厅印发通知,开展落实《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确定劳动教育为中小学必修课程,并与学科课程合并设置。 学校是劳动教育的实施主体,不得集体开课,挤出和挪用上课时间。

在一点钟的学校里,课程能否好好上课,课程是否足够好,是否被侵占,都与是否被挪用,该学科是否在考试中有关。 纳入考试的学科受到重视的程度很高,不仅课时能够充分开放,而且不会被压迫或挪用。 没有进入考试的学科,不仅被重视的程度低,难以充分开设课程时间,而且被挤掉或挪用也是家常便饭。 要注意劳动教养不要流于形式,在抓好“预防针”的基础上,加强和完善教师的培训与培养计划、常态化的教学研究、科学评价体系等。

“加强劳动教育 从强化教师培训做起”

落实教师培训和培养计划,首先要壮大劳动教养师资队伍。 凑齐师资是学校开设劳动教育课的前提。 劳动教育看起来很简单,但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胜任。 为了给学校配备合格的劳动教养课教师,无论专职还是兼职,都必须能够胜任。 如果不强调开设课程,加强教师培训,劳动教养课就做不好。 因此,教育主管部门要把教师培养作为开设劳动教养课的重要线索,落实教师培养计划,把网上培训和网上培训结合起来,提高劳动教养课教师的水平和能力,扩大教师队伍,加强教师的力量。

“加强劳动教育 从强化教师培训做起”

并且要反复进行常态化的教育教研,提高劳动教养的比较有效性。 教育研究是提高劳动教育比较有效性的保障,是劳动教育课开课的基础。 但是,在一些地方,教育研究功利主义比较严重,教育研究的重试考试学科、轻非考试学科,这种方法会使学校、教师忽视非考试学科的课程开设和教学。 因此,劳动教养的教育研究必须及时跟进,不能落后。 只有劳动教养的教育研究常态化,才能提高劳动教养的比较有效性。

“加强劳动教育 从强化教师培训做起”

另外,认为有必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规范劳动教育。 评价有导向作用,结果运用有撬动作用。 劳动教养课的考核决定着科学与否、结果运用是否得当、劳动教养是否形式化、应试化、常态化、规范化。 劳动教养要形式化,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加强劳动教养过程考核,逐步规范劳动教养,另一方面要落实考核结果的运用,把考核结果作为考核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师绩效的重要依据。 只有运用得当,才能激发学校开设劳动教养课的自觉性,调动劳动教养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积极性。 (作者:罗义安,蒲公英评论家)

标题:“加强劳动教育 从强化教师培训做起”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6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