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19字,读完约3分钟

世界上最干燥的地方是阿塔卡玛沙漠,最潮湿的地方是卡西山地的切拉普奇……用英语浏览短文,成为了学习世界地理的好素材。 前几天,在人大附中通州校区高一的课堂上,地理老师和英语老师共同组织了“气候‘最高级’课程,给学生带来了新的跨学科体验。

“校园里跨界课:英语课上学地理 语文课上讲生物”

跨学科的教育融合贯穿的

分解文案,了解极端气候的英语表达方法……在英语老师高卓群的带领下,课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其次,分组互动将课程推向高潮,同学们成为主持人、当地居民和政府官员,在气候变化论坛上探索极端气候的原因和影响。 “今天的论坛特意请来了气候专家进行专业解读。 ’掌声过后,地理教师王子怡成为“气候专家”登场,从地理位置、气候类型等方面进行了极端气候成因的分析。

“校园里跨界课:英语课上学地理 语文课上讲生物”

“这样的跨界太新鲜了! ’下课后,学生还沉浸在这种新生的力量中。 跨学科融合的初衷当然不仅仅是新鲜,人大附中通州校区书记、常务副校长徐良云,在新课程、新教材中,同样的知识点出现在不同教材中时有发生,“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可以自己很好地融合。 但是,对于相当多的学生来说,散落在不同学科的知识点会感到混乱,难以相互联系。 ”。 在这种背景下,学校鼓励各学科老师之间进行创新合作,使同一知识在不同学科之间流动。 目前,跨界探索涵盖了所有学科。 例如,学生可以在英语和物理课上学习生活中的静电,在生物和化学课上查明碳酸饮料的真实身份,在数学和化学课上寻找生活中的酸碱指示剂……将来,学校会整理“跨界合作”的例子,形成模板。

“校园里跨界课:英语课上学地理 语文课上讲生物”

多学科的老师一起上课[/s2/]

除了人大附中通州校区,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多学科的老师和上节课一样成为了许多学校的“新时尚”。 例如,在北京市第二十七中学,语文老师和生物老师共同教授的“实用类多拷贝阅读的过程和做法”,前几天进行了校级的公开授课。 学校表示,这是为了以语文实用多拷贝阅读为切入点,培养学生从拷贝资料中提取新闻摘要的能力,引导学生将这种阅读方法和思维能力转移到生物学科的科普阅读新闻提取上。 汇丰中学的“建筑艺术”选修课中,美术、生物、物理、化学、数学等学科的老师齐聚一堂,带着学生为鸭子创造了完美的住所。

“校园里跨界课:英语课上学地理 语文课上讲生物”

北京教科院课程中心课程二室主任江峰表示,在知识大融通的时代,跨学科融合将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和常态。 在节约上课时间、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跨学科融合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跨学科融合的情况下,教师必须进行教育观念的变革,淡化学科本位意识,更深刻地理解所教学科的本质。 (记者牛伟坤)

标题:“校园里跨界课:英语课上学地理 语文课上讲生物”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6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