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66字,读完约4分钟

q1北京地区在地震带上吗?

北京属于地震多发地区,有许多地震断裂带

北京位于华北地震区,属于地震多发区,地质结构较多,断裂带较多。 北京地区发生地震时,属于大陆内部地震。

历史上,北京地区发生了大地震,但地震水平比较正常。 史料记载,公元294年以来,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发生了14次4.7级以上的地震。 其中6.0-6.9级地震6次,8.0级以上地震1次,也就是1679年三河-平谷8级地震。

但是,由于北京地区做了很多准备,老百姓的防灾意识很高,相对来说对地震灾害的防御能力更强。

而且北京地区的建筑抗震强度大部分是8度,有的是7度。 学校、高层、煤气厂、电站等,有点特殊的建筑抗震水平很高。 通常,抗震强度为8度的话,也能经受住震度为9的地震。

q2有可能发生地震二次灾害吗?

城市第一是火灾,山区有滑坡泥石流

北京地区城市的地震次生灾害,主要是火灾,因为电和煤气都容易引起火灾。

所以地震发生的时候,市民必须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同时切断电源。 如果地震来的时候正好在厨房,就可以马上关掉煤气。 如果远离厨房,先避开附近,振动后关闭。

北京也有山区,如果发生地震,也有可能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山区常见的地震次生灾害。

q3北京采取了那些防震措施?

已经建成了81处避难所,可以容纳约265万人

北京有很多监视地震的台网和工作站,被用于监视数据,但现在很难将数据应用于地震预测。

北京也很重视建筑的抗震水平。 现在,新建的房屋被要求设计抗震,每年都在进行旧房屋的抗震加固改造。

另外,北京建成了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紧急避难场所。 现在有81处,总面积约1520.98万平方米,可以容纳约265.49万人。

这些避难场所大多设置在室外比较宽敞的地方,主要是公园、广场、绿地、体育场等。 其中,一类场次共有9个,这9个场次功能最齐全,除了紧急供电供水外,还可以储存紧急物资,停止救援直升机,其安装天数约在30天以上。

但是,冬天发生地震的情况下,由于室外避难场所不太适合北方,现在北京也在考虑建设室内避难场所。

q4市民做好那些防震准备了吗?

家里备有应急包,熟悉疏散路线

平时就需要学习防震减灾知识,日常进行地震演习。 空利用空闲的时间,可以了解自己家和工作场所附近的紧急避难场所,熟悉避难路线。 许多社区有紧急避难手册,有避难路线和紧急电话,市民可以在家里放一份。

观察马上打扫大楼,清除室内的高重物,以免堵塞避难通道。

家里备有地震应急包,包里可以放罐装食品、矿泉水、药品、结实的绳子、御寒防雨用品、照明设备、贵重物品、现金等。 包里的物品定期更换。

q5地震的时候怎么选择避难方法?

平时就想着地震发生时在哪里躲避危险

住在平房的市民,最安全的避难方法是逃到室外,但有两个前提。 第一,门开着,如果关着,一楼也跑不了。 2看自己的能力。 如果老年人和婴幼儿没有外出的能力,就有必要在附近避开。

外出后,如果周围有避难场所,可以选择安全的路线迅速前往。 如果没有紧急避难场所的话,可以跑到附近空的广阔地方。 跑步时避开高大的建筑物、高压电线、加油站、煤气管道等。

到达紧急避难场所后,请在设置区域进行登记。 在安置区必须服从救援管理部门的管理。

住在高层大楼的情况下,1、2层的住户容易外出,3层以上相对向外逃跑的可能性较低的情况下,避开附近。

平时要多做准备,知道自己家承重墙的位置,那些家具要更结实,考虑地震来的时候在哪里躲避。 如果要避开危险,也可以躲在桌子等家具下以避开梁等掉落物,但是如果房子的主梁倒塌或整个房子倒塌,可以选择桌子和床之间的三角区,空出生存空之间的空间。

“北京81处避难所可供“避震””

地震后还有余震,呆在屋内不安全,所以晃动停止后,必须停止煤气和煤气等,从屋外避难。

如果发生四次地震就不需要四次了

4不要

请勿乘坐电梯或跳楼

不要带多余的东西出门

不要慌张或大声呼救

请不要随便点火

四要

必须抓住身边坚固的物体以免偏移

尽量蜷着身子在室内躲避危险

必须按指示逃生,不要撞得乱七八糟

切断电源,防止二次灾害

本版采录/新京报记者邓琦金煜

标题:“北京81处避难所可供“避震””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5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