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70字,读完约6分钟

珠江三角洲地区冬季和春季经常出现海雾天气,严重影响了该地区海上养殖、渔业、油田钻井等经济活动和沿海地区的交通运输,引起了社会的共同关注。 气象部门如何开发和完善海雾等重大海洋气象灾害的预报工作和服务体系制度,提高海洋气象灾害的预报能力,积极防范海洋气象灾害的日益危险? 3月9日上午,记者带着这些问题,在珠海“海岸带边界层和珠江口海雾科学试验”基地采访了此次试验的主持人和有关海洋气象和大气边界层的首席专家。

“珠江出现海雾天气 造成重大事故呈上升趋势”

由海雾引起的重大事故有上升的趋势

广东省有约4000公里的海岸线,是全国最长的。 沿海地区气候多变,台风暴雨、洪涝干旱、风沙海雾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海上浓雾是冬春季珠江口水域常见的天气现象,冬春季季节受地面和海上温暖潮湿团的共同影响,因此珠江三角洲地区冬春季平均雾日最长可达8天以上,是我国沿海著名的海雾多发水域之一。

“珠江出现海雾天气 造成重大事故呈上升趋势”

珠江口水域有大量养殖、渔业、航海、油田钻井等经济活动,并且是我国海洋外贸经济交流的首要通道。 随着我省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海上、公路和航空空交通日益繁忙,海雾频发带来的低能见度,直接威胁着沿海地区的经济活动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据不完全统计,仅2005年1月,粤东海区就发生4起海上相撞交通事故,3艘船舶沉没,3人死亡,4人失踪。 海雾使华南沿海地区的交通运输陷入混乱状态,严重影响经济和社会活动。 今年2月由于来自海上的浓雾,广东省沿海的57个市县出现了不到1公里的能见度,其中7个市县记录的能见度只有100米。 浓雾多次关闭京珠高速中山段、广佛、江鹤、新台、佛开、开阳等多条高速公路。 香港-广州段内河航运、广州市区过江轮渡服务被迫停航,深圳机场延误了66班飞机。

“珠江出现海雾天气 造成重大事故呈上升趋势”

华南沿海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工业产区、繁荣的城市群,有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等拥有数百万以上人口的国际化城市,包括十多个个体口数十万左右的中等城市。 此外,华南沿海也是中国最重要的海上交通枢纽之一,区内有最重要的南北海上交通航线台湾海峡到珠江口航线,最重要的石油运输航线珠江口到马六甲海峡航线。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海运、公路和航空空交通的依赖度日益增加。 据气象部门权威专家分析,海雾和低能见度造成的伤亡和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相应地区的经济损失将会增加。

“珠江出现海雾天气 造成重大事故呈上升趋势”

海雾预报和服务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诉求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边界层首席研究专家高志球博士指出,海雾一般是海洋大气边界层产生的水蒸气凝结现象,垂直高度一般为200-500米左右,因此常规气象观测手段无法获取海雾的观测资料。 目前,我国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的观测缺乏定时性、统计性,天气与气候研究所使用的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数据大部分依赖国外,严重制约了我国在天气与气候预测,特别是海洋气象灾害预测方面的进展。

“珠江出现海雾天气 造成重大事故呈上升趋势”

但是,我省海雾的观测和预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预报员的经验,预报精度和服务手段远远不能满足我省经济快速发展的诉求。 因此,有必要开展华南海雾的观测研究,进一步提高海雾这一灾害性天气的科学研究和预测预报的技术水平,为我省海上防灾减灾提供更科学可靠的依据。

“珠江出现海雾天气 造成重大事故呈上升趋势”

“海岸带边界层和海雾观测试验”第一期业务在珠海开工

为深入开展海洋气象观测基础性业务,开发海雾等重大海洋气象灾害预报工作和服务体系制度,提高海洋气象灾害预报能力,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于2006年2月在珠海大万山岛启动了“海岸带边界层和海雾观测试验”首期工作,为南海

“珠江出现海雾天气 造成重大事故呈上升趋势”

启动“海岸带边界层及海雾观测试验”的科学目标是通过海雾边界层的观测试验,详细了解季风背景下华南地区海雾的生成、快速发展和消散过程,记录边界层湍流、辐射等参数数据,用数值模式研究和分解海雾的形成机理

使用国际通用的先进设备、多普勒声雷达( doppler sodar )、无线电声探测系统( rass )、涡动协方差系统、辐射观测系统、能见度仪、系留探测空等先进边界层观测仪器, 项目研究以海雾为切入点,通过风廊线雷达、探测空、涡动相关系统、能见度仪、自动气象站等设备开展海雾研究,因设备先进性在国内属首次,该项目的成果具有较高水平

“珠江出现海雾天气 造成重大事故呈上升趋势”

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生导师、著名海雾研究专家周发珐琅教授在1月19日的“春季华南沿海海洋边界层特征与海雾构造观测试验”实施方案论证会上表示,“该试验对海雾的观测研究不仅需要认识海雾自身的生消过程及其机制,也是认知边界层结构中不可缺少的。

“珠江出现海雾天气 造成重大事故呈上升趋势”

资料链接:国内、外海雾研究情况

研究海雾形成的物理机制和关键控制因素包括:海气温差、海面热敏和潜热通量、海洋大气边界层厚度、沉降气流、逆温强度、雾顶辐射冷却、空气体沿低层轨迹的平流变化、海陆差异驱动的局地大气环流场等边界层宏观、海雾形成、海雾形成的重要控制因素 因此,有必要利用特殊的观测仪器详细观测海雾引起的海洋大气边界层结构、海洋与大气之间的动量、热和水气交换的特征。

“珠江出现海雾天气 造成重大事故呈上升趋势”

对比海雾形成的边界层特征,国外使用大量飞机、船舶和陆基探测空观测站开展了一系列海雾外场探测试验。 其中有名的大型海雾观测试验是包括加利福尼亚海岸外试验( calspan )在内的西海岸海洋气象学合作试验( cewcom‘76 )英国北海的haar研究计划( project haar )。 这些观测试验得到的资料为随后进行的数值模拟提供了基础数据,对海雾理论的快速发展和海雾的预报技术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国外的海雾研究,提前获得海雾边界层新闻,进入数值试验阶段,特别关注湍流和辐射对雾形成的共同作用。

“珠江出现海雾天气 造成重大事故呈上升趋势”

中国海雾研究基于70年代开始的王彬华海上自发船舶观测和美国海军绘制的东亚气候图,针对中国沿海海雾的时间和空之间的分布特征,比较详细地分析了形成海雾的主要气象系统。 王彬华还根据周发甲等人的黄海海雾观测试验结果,分析了中国沿海海雾的成雾物理机制。 王彬华85年出版的《sea fog》一书是20世纪国际海雾研究的经典作品,至今仍是世界各地海雾研究的主要参考书之一。 王斌华、周发珐琅等一再强调湍流和辐射在雾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但缺乏资料验证。

“珠江出现海雾天气 造成重大事故呈上升趋势”

标题:“珠江出现海雾天气 造成重大事故呈上升趋势”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21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