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753字,读完约12分钟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先锋兵、先行地和实验区。 海洋是广东优质快速发展的战术要地,广东海洋事业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由海洋兴起的历史快速发展特征十分明显。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表示,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海洋事业蓬勃发展,海洋生产总值连续25年保持全国首位,为广东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为全国海洋事业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和经验典范。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海洋事业的34个全国之“最””

1 .在全国率先开发沿海

1979年,广东在深圳、珠海、汕头兴办出口加工区,经中央同意,提出成为第一个沿海经济特区。 深圳、珠海、汕头三个经济特区的设立,为广东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广州、湛江等沿海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创办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沿海农村的实施,为广东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海洋事业的34个全国之“最””

2 .在全国率先吹响进军海洋的号角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讲话后,广东在全国率先以省委、省政府的名义召开海洋事业会议,研究制定海洋快速发展战术,正式吹响了进军海洋的号角。 召开7次全省海洋事业会议,以省委省政府的名义,先后印发《关于加快海洋渔业快速发展的决定》《关于推进海洋综合开发的意见》《促进海洋经济科学快速发展的决定》《逐步发挥海洋资源特点努力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决定》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海洋事业的34个全国之“最””

3 .颁布实施全国第一部海域招聘管理政府规章

1996年5月,《广东省海域录取管理规定》由广东省政府令公布实施,成为全国第一部海域录取管理政府规章,开创了海域录取立法的先河。

4 .颁发全国第一份海域聘用证书

1998年,广东率先批准海域聘用费征收标准,颁布《广东省海域聘用费征收标准》,制定《广东省海域聘用管理规定实施意见》,设计并印制海域聘用权证书,颁发全国首个海域聘用证书,在全国建立海域聘用证和海域有偿聘用制度,为全国海域聘用管理立法提供了宝贵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海洋事业的34个全国之“最””

5 .印刷全国第一个大比例尺海洋功能区划

2001年12月,广东省政府印制《广东省大比例尺海洋功能区划》,成为全国第一个大比例尺海洋功能区划。

6 .率先纳入全国海洋经济快速发展试点地区

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在广东、山东、浙江三省开展全国海洋经济快速发展试点工作,积极开拓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空期间,探索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建立与海洋经济快速发展体制相适应的机制, 年7月,国务院批准《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快速发展计划》,标志着广东海洋经济上升为国家战术。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海洋事业的34个全国之“最””

7 .尽早宣布省级海岛保护计划的实施

年,广东省印制了《广东省海岛保护计划( -年)》,是国内较早公布实施的省级海岛保护计划之一,对广东海岛保护和开发利用起到了规划的引领和管理作用。

8 .制定全国首个无居民海岛聘用权价值判断技术规范

广东是全国较早开展无居民海岛录取权价值判断研究的沿海省份,组织珠海市小蜘蛛洲、二洲岛开展惠州市惠东三角洲录取权转让价款判断报告编制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形成了全国第一部《无居民海岛录取权价值判断技术规范》,自年1月1日起在广东全省范围内实施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海洋事业的34个全国之“最””

9 .编制全国第一个海岸带综合保护和利用总体规划

年10月,广东省政府、国家海洋局联合编制了《广东省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成为全国第一个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 该计划提出了构建“一线管制、两区域对接、三生协调、生态优先、多规融合、湾区快速发展”的海岸带保护与利用总体格局,逐步实现陆海统一,编制沿海省份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推进海岸带地区陆海统一协调快速发展等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海洋事业的34个全国之“最””

10 .广东省诞生了全国第一个公益性用岛

年,为了贯彻中央关于实行无居民海岛有偿录取的改革意见,广东开展了三角岛市场化出让试点,三角岛成为广东第一个市场化方法出让的海岛,也是全国第一个以“公益+旅游”模式开发的无居民海岛。

11 .在全国率先推进无居民海岛市场化出让事业

2019年5月10日,经广东省政府同意,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印制并实施了《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无居民海岛录取权市场化出让办法(试行)》。 标志着广东无居民海岛的经营性开发利用开辟了市场化道路。

12 .开展了我国首次远洋科学调查

20世纪70年代末,广东开始远洋科学调查。 继近海到南海的海洋调查之后,广东的海洋资源识别进程正在走向远洋。 1976年,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向阳红5”远洋考察船首次前往太平洋中部特定海域,为中国运载火箭试验海区的筛选工作进行综合科学考察,是中国首次远洋科学考察,拉开了中国大洋科学考察的序幕。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海洋事业的34个全国之“最””

13 .开展了我国首次远洋渔业调查

1986-1993年,南海水产研究所进行了“贝娄海域远洋渔场探测与钓鱼技术研究”,并派出“南锋701”、“南锋703”的海洋渔业调查船对贝娄海域进行远洋调查。 这是我国首次到南太平洋贝娄海域开展远洋渔业调查和生产性试验,填补了我国大陆远洋渔业的空白,为我国在世界各大洋的远洋渔业资源调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海洋事业的34个全国之“最””

14 .开展了我国天然气水合物的首次调查

1999年10月,为实施中国地质调查局“西沙海槽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前期调查”项目,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奋斗五号”调查船召开了中国天然气水合物调查处女航,在西沙海槽开展了高分辨率多通道地震调查,成为中国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的新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海洋事业的34个全国之“最””

15 .开展了最大规模的近海海洋综合调查和评估

2004-年-年,根据国家海洋局下达的业务任务,广东开展全省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 此次调查是广东历史上组织开展的最大规模的综合调查,也是迄今为止我国内地水、领海及附近海域调查项目最安全、技术手段最先进、参与部门和单位最广泛、数据和成果最多的重大海洋基础工程。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海洋事业的34个全国之“最””

16 .开展第一次全国海洋经济调查

年6月11日,原国家海洋局等5个部委联合全面启动海洋经济调查工作。 这项调查是国务院批准开展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 项目通过全面、系统地掌握广东海洋经济的基本情况,完全掌握广东海洋经济的基础新闻,掌握广东涉海单位的基本新闻,了解广东海洋经济的现状,了解海岛海洋经济和临海开发区的经济活动情况,了解海洋工程项目、填埋规模、填埋规模、 完全掌握科技创新等基础新闻,为省委、省政府科学推进海洋强省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海洋事业的34个全国之“最””

17 .岸线测量总长居全国首位

2019年,广东完成全省14个沿海地级,上市海岸线外业勘测和内业解决工作,累计完成海岸线勘测全长约5800公里,其中大陆岸线勘测长约4300公里,居民海岛岸线勘测长约1500公里,勘测全长居全国首位。

18 .中国第一批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采成功

年5月,成功进行了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负责的中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的首次试采。 这是我国第一次成功试采海域天然气水合物。 这一成功取得了天然气水合物试采的历史性突破,打破了中国在能源勘探开发行业长期追赶的局面,取得了理论、技术、工程和装备的完全自主创新,在这个行业实现了从“追赶”到“领先”的历史性跨越。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海洋事业的34个全国之“最””

19 .成立全国第一个省级海洋创新联盟

年9月,广东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省级创新联盟——广东海洋创新联盟。 联盟多次举办全省海洋科技创新座谈会、南澳科技行、海洋大数据圆桌峰会等,组织了联合科学试验,建立了成员单位资源共享机制。

20 .建设全国第一个海洋科技大数据平台

年11月,广东湛几大数据有限公司开发的全国首个海洋科技大数据平台“海上云——国家海洋科技大数据综合平台”正式发布,中国首个专注于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和海洋数据资产运营的大数据平台正式上线。

21 .建设世界上最大、亚洲第一个无人船海上测试场

年2月,珠海万山无人船海上测试场项目正式开工。 试验场相继开展了一系列准备和试验,保障了世界最大规模无人艇集群试验、世界首个无人移动地磁日变站系统试验、全国首个空天地海岛礁一体化测量试验,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测试成果。 那年11月,万山无人船海上测试场正式启用,是我国第一个船级社认可的海上测试基地,也是世界上最大、亚洲第一个无人船海上测试场,标志着无人船测试认证进入标准化规范化时代,可以向国内外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开展第三方测试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海洋事业的34个全国之“最””

22 .在全国率先设立地方海洋监测机构

1998年11月,广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同意以省水产资源增殖总站为基础设立广东省海洋渔业环境监测中心,广东率先在全国设立地方海洋环境监测机构。

23 .建立全国第一个省级海洋环境专业预报室

年,广东成立全国首个以海洋渔业为主题的省级海洋环境主题预报室,正式开辟地方海洋主题预报工作体系改革之路,持续提高“精细化”海洋预警减灾能力。 据悉,该预报室可为海洋渔业、滨海旅游、渔业养殖、海上搜救等主题提供海洋环境服务保障预报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海洋事业的34个全国之“最””

24 .全国最早开展咸潮在线监测

年4月,广东省召开咸潮在线监测,是全国海洋系统中唯一开展咸潮在线监测的省份,同年在阳江闸坡进行了海洋环境精细化预报试验,是全国第一个海洋环境精细化预报试验地区。

25 .率先建立“海陆空”三位一体的海洋观测网

年,广东率先在全国建成了“海陆空”三位一体的海洋观测网,累计建成各类地方海洋观测站27个,海洋卫星数据应用中心1个。

26 .建设全国第一个省级海啸监测预警全链系统

2019年,广东建设了全国首个省级海啸监测预警全链条系统。 标志着广东自主开发建设地方海洋观测预报系统,实现从无到有的飞跃,大大提高广东海洋预警报告的基础水平,为海洋防灾减灾提供科学、可靠的决策支持。

27 .率先开始建设大规模人工鱼礁

2001年,广东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建设人工鱼礁保护海洋资源环境的决议》,省、市、县财政投入6.65亿元建设人工鱼礁。 截至年底,共建设生态型人工鱼礁50座,岩礁区面积达300平方公里。

28 .率先建设美丽的海湾

年,广东率先在全国提出了“十大美丽湾”建设构想。 年11月,省委召开的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座谈会,提出在各沿海城市建设几个“美丽的海湾”。

29 .率先划定领海基点保护范围

年,广东率先完成了7个领海基点保护范围的选择,向社会公布了其保护范围,提出了禁止在领海基点保护范围内进行工程建设以及可能变更本地区地形、地形的活动等一系列要求。

30 .举办“中国海洋第一展”

从2019年开始,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海博会)在广东举办,到2019年已举办了7次。 此次展览会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海洋博览会、国际性经济贸易展览会,被誉为“中国海洋第一展”。

31 .编纂全国第一张海洋经济地图

年广东省正式发布了《广东海洋经济地图》。 这是国内第一张海洋经济地图。 2019年发布的《广东海洋经济地图》( 2019版)分为资源篇、成果篇、战术篇、奋斗篇和筑梦篇五个部分,地图收紧了海洋经济优质快速发展的主线,广东要点带动了海洋六大产业快速发展,广东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海洋事业的34个全国之“最””

32 .编纂全国第一份省级海洋快速发展报告

年9月,《广东海洋快速发展报告》正式出版。 这是全国第一份全面阐述广东海洋事业快速发展历程的综合报告,也是我国沿海地区第一份省级海洋快速发展报告。

33 .举办第一届中欧蓝色产业合作论坛

年12月8日至9日,首届中欧蓝色产业合作论坛在深圳举行。 作为“中国—欧盟蓝色年”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合作论坛以“蓝色合作伙伴合作共赢”为主题,深化中欧双方海洋行业的产业、技术、投融资等系列交流与合作,建立“国际蓝色产业联盟”,推进“中欧蓝色产业合作园”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海洋事业的34个全国之“最””

34 .海洋生产总值连续25年居全国第一位

据统计,2019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全国首次突破2万亿元,达到2105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9.6%,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23.6%。 广东海洋生产总值已经连续25年位居全国第一,成为中国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核心区之一。 (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

标题:“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海洋事业的34个全国之“最””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21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