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06字,读完约4分钟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王映通讯员张松才

刘培功,37岁,濮阳县白堽乡东柳村人,是十里八村着名的“养牛户”。

几年前,守护着1.5亩黄河海滩,刘培功一家四口才填饱肚子。

年,刘培功东筹集了上万元,买了16头牛,在2亩荒地上“养牛”。 第二年,因为卖了12头小牛,刘培功摆脱了贫困。

他刚尝到创业甜头,就扩建养牛场,挽起袖子,大干一场。 但是,钱不足、土地不足、材料不足、饲料不足、防疫技术不足……一只“拦路虎”躺在眼前,把刘先生逼成了“少白头”。 他经常深夜蹲在牛棚里,不停地瞪着牛,牛“滴溜溜”“滴溜溜”地团团转,盯着他。

““牛倌”带富记”

年初夏,中原油田文留采油厂扶贫工作人员进驻东柳村,刘培功眼前一闪而过。

50岁的油田文留采油厂驻东柳村第一书记胡铭俊率领刘培功,一度越过黄河大堤,跑县扶贫开发所,找乡劳动保障所,获得了15万元的贴息贷款和无息贷款。 接着,老胡带着刘培功敲开村民的门,终于签署了8亩相邻荒凉洼地的流通协议。

““牛倌”带富记”

“为了扩建养牛场,胡书记日夜担心出力。 ”。 刘培功表示,在胡铭俊的帮助下,将养牛场扩建为中青养殖合作社,多次参加在县、市举办的牲畜防疫培训班,乘坐东柳村的养牛“头把交椅”,成为十里八乡有名的“牛医生”。

““牛倌”带富记”

刘培功养牛不贪图“快钱”,只喂食“零药残、零激素、零重金属”的天然饲料,拒绝添加工业饲料。 由于肉质紧凑,美味,刘培功的黄河肉牛名声越来越响,一张一张地向他飞来,他的中青养殖合作社成了白堡乡最大的养牛场。 今年,刘培功已经销售牛35头,收入60多万元。

““牛倌”带富记”

刘培功的养牛合作社只选择本村病汉、弱妇工说:“油田扶贫工作人员带我走上了致富之路。 我说过什么也不能丢下穷乡僻壤的人。 ”。 刘培功说。

30岁的刘元发得了脊髓灰质炎,走路晃来晃去,媳妇患癫痫多年,身边无人。 夫妇仅靠微薄的收入无法养活两个孩子,所以刘培功安排刘元发喂牛。

刘元发每天只在合作社活动6个小时,其余时间照顾媳妇和孩子,他在合作社工作,每年赚1.8万元,加上公益冈收入和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全家平均收入突破7000元。

“多亏了胡书记的介绍和培功,我的残疾人可以不出村打工,每月可以领现金。 ”。 刘元发微微一笑,眼睛通红。

村里有五户贫困者真的不能参加劳动,所以刘培功动员人入股,约定红利是银行利息的两倍以上。

2019年以来,刘培功每年向村民支付工资3.8万元,向出资村民分红4.8万元,向村民支付土地流转金0.56万元,向村民支付牛粪价值4万元,中青养殖合作社17户全部增收700多元。

2年多来,在油田扶贫工作人员的努力下,东柳村建成占地198亩的养殖园,养殖场增加到22家,肉牛饲养栏超过800头,跃居全乡养殖第一村,在90户贫困家庭门口就业,家家户户有丰厚的稳定收入。 在养殖业的指引下,东柳村村民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富裕——2019年初,东柳村如期摘下帽子走了。 年秋,东柳村111户贫困家庭被彻底“清零”,全村人均年收入9800多元,高于濮阳县脱贫标准近4000元。

““牛倌”带富记”

“油田扶贫工作人员胡书记经常说,不脱贫就是脱贫。 到了明年春天,我将扩大牛棚3亩,购买150头公牛,延长产业链,使中青养殖合作社成为“牛产品新鲜贮藏+深加工+特色餐饮+畜牧业旅游”的“牛立方”,吸收越来越多越富裕。 ”。 12月初,在濮阳市“带财富模范”表彰会上发言时,刘培功握紧了右拳。 “我要组成永远不去的驻村工作队,为了东柳村永远不回贫困。”

标题:““牛倌”带富记”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20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