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89字,读完约4分钟

2月18日,游客在位于洛阳市老城区的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参观了抗战文物。 黄政伟摄

□河南日报记者田宜龙祁思元河南报业所有媒体记者王雪娜

洛阳市老城区南门外九都东路222号,有古朴典雅的清代庭院式建筑。 这里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八路军总部设在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所在地的公开办事机构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以下简称“洛八办”)的所在地。

2月18日,记者在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的基本陈列大厅,看到了写有八路军驻洛办事处人员名单的招牌。 其中有一行赤字叫“勤务员赵世杰”。

作为抗战时期洛八辩最早的员工之一,今年99岁的赵世杰不仅见证了洛八辩成立之初的历史,也见证了抗战胜利的过程。

1938年春,日军兵分两路对徐州地区和黄河第一线发起猛攻。 中共中央计划在洛阳设立办事处,在日军过黄河后,在桐柏山、伏牛山和豫皖地区建立根据地展开游击战争。

1938年10月,中央军委统战部负责人刘向三率领50名军事干部从延安来到洛阳,设立八路军驻洛通信所。

“当时洛八瓣,收音机设在院子的主屋内,发射天线架在屋顶上”当时担任发电机驾驶员的赵世杰说:“当时使用的小功率收音机信号微弱,国民党特勤局有意干扰破坏,与延安、西安、竹沟等地的联系。 那个时候,我们整晚都在晃动发电机。 冬天的时候,脱了棉袄还热得出汗。 ”。

“追寻初心 中原印记丨抗战前哨 红色枢纽”

1939年1月,卫立煌调任第一战区司令后,通信所改为事务所。 出生于国家危难时期的洛八辩,不仅负责武装斗争的准备和交通护送事业,还负责统一战和情报事业的开展。

“给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寄信时要经过潼关,以防黄河北岸日军炮击,我们只能偷偷走铁路隧道。 这个叫做“闯关”。 ”。 赵世杰回忆起了交通人员在职场的经历,非常感慨。

“洛八办公室成立不久,东至新四军彭雪枫部、西至西安八路军办公室、南至竹沟中原局、北至八路军前方总部的联系和交通运输线已经建立。 在三年多的时间里,护送了我们党的军政官70多次1400多人,护送了2700多名前往延安的进步青年,为根据地收集和运输了大量军需物资,有力地支持了华北、华中地区的抗日战争。 ”。 洛八纪念馆事业部原主任王志军说。

“追寻初心 中原印记丨抗战前哨 红色枢纽”

在纪念馆南院的中央,有一口特别引人注目的井。 纪念馆馆长赵光告诉记者,这口井里保存着对其历史的宝贵记忆。

1942年2月,国共两党关系恶化,迫于压力,洛八的工作人员不得不集体撤离,临走之际,将一些不便的物品藏在了南院的井里。 1971年夏天,洛阳发生大旱,当地居民在井底发现了多件抗战时期的文物。 随后文物部门挖掘,清理抗战文物120多件,其中“八路军驻洛办公室”、“八路军驻陕事务所”等10枚徽章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追寻初心 中原印记丨抗战前哨 红色枢纽”

赵光付表示,为了保护这个重要的历史遗迹,从1985年5月开始在事务所旧址建设纪念馆,1987年八路军驻洛事务所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

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已成为全国要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每年,这里都会聚集一批又一批的党员、群众,追逐红色的记忆,听抗战故事,接受革命教育。

“下一步,纪念馆要抓住在洛阳建设博物馆的机会,进一步挖掘红色资源,各方建立更具吸引力的红色文化阵地,使河洛大地的红色基因永远不褪色。 ”赵光付说。

名片

八路军驻洛事务所

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简称“洛八办”,1938年10月至1942年2月,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总部设在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所在地洛阳的公开办事机构。

“洛八辩”是抗日战争时期耗时多次、规模较大的事务所之一,掩护和转发数千名我党、我军往届人员,接待刘少奇、朱德、彭德怀等领导人,成为共产党在中原地区的红色前哨、落脚点,延安、华北、华中

标题:“追寻初心 中原印记丨抗战前哨 红色枢纽”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20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