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48字,读完约7分钟

根据新闻网8月16日(记者金慧慧)的数据,从年到年,我国食品安全整体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6%以上。 在现实生活中,滥用食品添加剂、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大量来源不明的食品安全新闻广泛传播等问题依然存在,让人没有安全感。

“陈君石:新闻不对称致民众对食品安全治理成效感知不明显”

近日,新闻网记者就中国食品安全管理等问题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判断中心研究员陈君石。 他表示,近十年来,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新闻不对称使民众对这一进步的认识发生了明显变化,成为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的一大问题。

“陈君石:新闻不对称致民众对食品安全治理成效感知不明显”

为此,陈君石建议,建立较为有效的食品新闻交流机制,全面推进食品新闻,包括食品安全、营养、健康、食品配套等。

食源性疾病是首要的食品安全问题

新闻网:你如何评价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

陈君石: 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引起了政府、公司和老百姓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 十年来,政府的管理和食品生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009年颁布了《食品安全法》,仅仅6年后进行了修订。 修订的亮点是从指导思想转变为事前预防事后解决。 政府部门法规、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乃至整个监管体系的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 标准而言,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基本接轨。

“陈君石:新闻不对称致民众对食品安全治理成效感知不明显”

食品生产在这件事之后也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 以大家在意的婴幼儿奶粉为例,如果你2008年去过乳制品公司,现在又去看了同一家公司,你不认识,变化太大了。 公司为了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人才。

现在的问题是,食品安全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新闻网站:食品安全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陈君石:食品安全是公共卫生问题,如果以危害人民健康为首要评价标准,那么首要的食品安全问题显然是食源性疾病,不是食品添加剂和农药残留。 请同事寻找因食品添加剂采用错误而中毒或死亡的例子,但最终没有找到。

食源性疾病需要医生的诊断,也有可能死亡。 《食品安全法》中关于食品安全事故的条款是:食源性疾病,吃饭拉肚子,生病、中毒、死亡。 老百姓在酒店吃饭拉肚子,这是食源性疾病,但他们没有骂政府,而是自己去看病了。 媒体报道某产品防腐剂超标,老百姓骂政府监管不严,缺乏标准。 因此,食源性疾病没有被相关部门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对政府来说,舆论压力大的问题才是重点。

“陈君石:新闻不对称致民众对食品安全治理成效感知不明显”

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的关键是食源性疾病,他们的评价标准是健康而不是舆论的压力。 迄今为止,美国每年有4800万人发生食源性疾病。 据推测,中国每年至少有2亿至3亿人患有食源性疾病,这还不是最突出的食品安全问题吗? 这是有大量数据的根据。

“陈君石:新闻不对称致民众对食品安全治理成效感知不明显”

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与政府监管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也有食品添加剂的滥用和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标的事例,民众关注度很高。 这似乎偏离了你提到的食品安全的首要问题。

陈君石:在食品中添加什么是不对的。 食盐中添加碘也有问题。 这个观点没有科学根据。 添加剂的批准经历了非常长的过程,它们的食物、用量多少都有规定。 没有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店里就没有各种各样的食品。 农药也一样,其种类和用量的农业部门是明文化的。 因此,如果按规定采用的话是安全的。 过剩采用是理所当然的,但不能因为有过剩的问题就把污水和孩子一起洒出来。 我们是活人,有新陈代谢功能,吃食品添加剂不会造成损害。

“陈君石:新闻不对称致民众对食品安全治理成效感知不明显”

无添加有机食品的产量很低,不是我们处理食品安全的方向,我国人口有14亿人要吃饭,排在第一位的是食品供给。 有机食品的价格至少是非有机食品的5~8倍,即使在美国也只有5%的人吃有机食品。

新闻网:食品添加剂是政府专业整治工作的重点,过度采用食品添加剂的曝光使政府监管受到质疑。 你认为目前政府的监管事业成功吗?

陈君石:《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 这是国际协议。 我国把生产经营者和监督管理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两者在食品安全责任上居首位。

我国现有1亿多农户,还有几十万家小型食品加工生产公司,你认为所有农民都能按照农业农村的规定采用农药吗? 你能相信这些小公司按规定采用食品添加剂吗? 如果他们做不到,责任在政府吗? 是监管问题吗?

客户的需求与现实严重矛盾。 什么时候能基本处理这些矛盾? 至少需要等到一亿户以上的农民消失。

目前,经原食药总局批准,通过100抽检的婴幼儿奶粉公司有100多家,但美国不超过6家。 其他食品产业也是如此。 这证明了中国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的可能性比美国大。 目前,中国食品公司数量有减少趋势的领域非常明显,如酱油公司数量越来越少、规模越来越大。 这是一个国家快速发展水平决定的,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我们没有到这个时候,客户必须有这样的要求,而且他们的要求还不厚,那是不是造成了现在的状态?

“陈君石:新闻不对称致民众对食品安全治理成效感知不明显”

我决不为违法者辩护。 这没有谈判的余地。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认识现在的食品安全问题。

新闻不对称是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的大问题

新闻网站: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认知差异呢?

陈君石:十年来,政府做了很多努力,公司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客户对食品安全的认识没有明显变化。 这是食品安全方面非常重要的问题。

客户不断从主流媒体、身边的朋友那里收到各种各样的新闻,现在互联网和新媒体越来越多。 网络和新媒体经常传播食品方面的负面新闻,给顾客带来“中国食品不安全”的感知,进而带来恐慌。 社会科学家认为这些不科学的消息给顾客带来的危害远远大于真正的食品安全问题。

“陈君石:新闻不对称致民众对食品安全治理成效感知不明显”

同样的食品安全谣言在重演。 例如,有传言说西瓜之所以甜是因为打了甜味剂。 同事去年在食品安全普及期间做了实验,当场给西瓜注射了。 结果切开西瓜坏了,我想不可能给西瓜注射,但有人相信。

新闻不对称是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的大问题。 老百姓得到的大部分都是错误的消息,在公共说服力的问题上不相信政府。

新闻网站:如何处理新闻不对称问题?

陈君石:与谣言相比,我们有相应的管理条例。 造谣是必要的,但不能处理根本的问题。 要防止谣言生存空之间,提高民众的谣言识别能力需要一个过程。

发达国家有风险交流的专门机构。 我们的食品安全主管部门有几个。 只有市场监管总局下面的一个部门划分风险交流,没有其他部门。 政府没有把风险交流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虽然也有一些用于科学普及的学术团体,但是与老百姓的诉求和新媒体的力量相比差距太大了。

“陈君石:新闻不对称致民众对食品安全治理成效感知不明显”

食品美味,有营养,可以吃健康。 我们应该全面普及。 食品是怎么来的? 怎么组合? 怎么吃? 政府在做什么? 公司做了那些努力吗? 你怎么认识这个问题? 这些度应该告诉民众。 我们建议把单纯的风险交流变成广泛的新闻交流。 风险本身是负面的,人们可以接受飞机的风险,但不能接受食品的风险。 零风险和食品和其他东西一样不存在。

“陈君石:新闻不对称致民众对食品安全治理成效感知不明显”

食品新闻交流是一种新理念,要实现较为有效的新闻交流,需要机构、资源、投入,相关方面必须参与交流。

标题:“陈君石:新闻不对称致民众对食品安全治理成效感知不明显”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20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