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04字,读完约7分钟

核心浏览

15岁的辽宁少年张鑫垚在交通事故中救了同学,但自己受了重伤,一只眼睛失明。 为了治疗,家里有30万元以上的外债。

地方部门认定其行为为见义勇为。 但这个称号没有授予他。 因为既不鼓励也不提倡未成年人义勇为。

那么张鑫垚的行为该怎么定义呢? 你怎么帮助他? 这个版本今天发表了上一篇,聚焦于少年义行。 关于如何在制度层面保障见义勇为者的权益,请关注下一篇。

张鑫垚可能再也不能给爷爷买麻花吃了。

这个15岁的男孩,现在躺在床上,狂躁不安,右眼失明,左眼只能看到一条线。 那起交通事故引起的尿崩症,要求他平均每15分钟出手一次。

我看不到同学消失在眼前。 虽然我现在受伤了,但是我不后悔。 回到那天,我又会这么做。 张鑫说。

今年4月7日下午,在锦西工业学校读书的张鑫垚和同学刘安婷站在离学校门口不远的人行道上。 突然,一辆黑色的轿车跳了进来。 那辆车正要超车,但对面来了辆大车,车子为了躲开而冲到人行道上。 张鑫垚的同学王艳卓见证了经过。 当时刘安婷背对着车,张鑫垚正对着。 张鑫垚本可以自己避开,但他把刘安婷推到一边,自己受了重伤。

“少年救人为何不是“见义勇为””

早在6月,学校就为张鑫垚寄送了以义勇为称号的申报材料。 但截至11月23日,有关部门不建议授予其见义勇为称号。 张鑫垚为什么得不到称号? 有别的路可以安慰和帮助这个男孩吗?

大脑等多个部位受伤,每15分钟解除一次手

刘安婷的妈妈告诉记者,如果鑫垚挺身而出,现在躺在病床上的一定是自己的女儿。 在鑫垚的义举中,刘安婷略有擦伤。

张鑫垚的班主任石健当天赶到事故现场时,发现40厘米以上粗细的电线杆被撞到,露出了钢筋。 鑫脸上满是血,头很肿,身上也有一定的伤口。 张鑫垚被送往医院后,脸上清除了许多玻璃碎片,头上有近15厘米的伤口。 当时鑫开始胡说八道,我抱着他一直说话,安慰他。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紧张救治,鑫垚被送往重症监护室。

“少年救人为何不是“见义勇为””

昏迷三天三夜后,张鑫垚逐渐恢复意识。 医生表示,此次交通事故造成鑫垚脑多处损伤,并导致视神经损伤、锁骨骨折、肩胛骨骨折、脑脊液鼻漏及尿崩症。 葫芦岛治疗了半个月,鑫垚高烧不退,家长将其送往北京同仁医院。 5月22日,病情稍稳定的张鑫垚被转移到家乡锦州的医院继续治疗。

“少年救人为何不是“见义勇为””

张鑫垚的阿姨说,现在的鑫垚几乎改变了个体。 以前孩子记忆力很好,脾气也很好。 但是,我现在总是很烦躁,记忆力极差。 刚说完的话,一眨眼就忘了。 不仅如此,主治医生表示,由于交通事故导致的尿崩症,鑫垚平均每15分钟放松一次手,每天要花80多次。 更不幸的是,鑫垚的右眼失明了,左眼也只能看到一条线。 为了给孩子治病,家里已经花了三十多万元。 这些钱都是从亲戚朋友家借的。

“少年救人为何不是“见义勇为””

记者从连山区警察部门获悉,事故发生者给孩子垫付1万元后,希望办理保险和法律手续。 于是,鑫垚的家人向法院起诉了事故的业主和保险企业。 保险企业被预支医疗费7.3万元,但后期费用需要根据治疗情况办理法律手续。

如果能把义勇作为称号来评价,就会有真正的优惠政策。 例如辽宁省规定,省政府授予称号,发放廉价奖金,医疗机构优先救治,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等。

为了家庭经济,不成为高中生而去中等专业学校上学

张鑫垚1999年出生于辽宁省黑山普通农民家庭。 在父母眼里,他从小就特别懂事。

2007年秋收的时候,家人在地里抢庄稼,忙到很晚。 回到家,妈妈看到饭桌上摆着几个菜,鑫垚拿着一大碗饭从厨房出来。 那时他才八岁,刚上小学二年级。 妈妈一提到那天的事,脸上就充满了幸福。

初中2年级的时候,爷爷病了。 在镇上读书的鑫垚,每天放学后总是来到爷爷的床前,为爷爷讲学校的事。 因为学校很远,所以父母会给鑫垚午饭的钱。 但是,他总是很节约,可以买爷爷最喜欢的麻花回家。

奶奶大脑萎缩,有时神志不清,行为异常,吃饭后经常丢碗。 爷爷生气的时候,鑫垚总是劝爷爷“奶奶不是故意的”。 一天放学后,鑫垚买了两个铁碗回来。 这是奶奶专用的。 爷爷问谁给的钱时,鑫垚说:“总是给我买点心的钱。”

“少年救人为何不是“见义勇为””

初中三年级的时候,家里打算让鑫垚读高中。 但是他说读高中花了很多钱,不一定能读好大学。 他读了一所中专学校,决定尽快学习技术。 爸爸每年外出辛苦,妈妈种地,所以我也应该早点为家里赚钱。

今年3月,张鑫垚进入锦西工业学校春季焊接班。 虽然在学校的学习时间不长,但是给老师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有一次在学校上实习课,但是教室很久没有打扫了,所以很脏。 鑫垚主动从卧室拿来扫帚和拖把,忙了起来。 石健告诉记者,等他把教室打扫干净后,鑫垚浑身是汗,脸上全是土,但他没有抱怨。

每次从家里回来,他都会给我们带好吃的东西,分给同学们。 鑫垚的好朋友赵季岩告诉记者,回到寝室,室友们的暖瓶总是满的。 大家都知道,是他打的水。 有一次赵季岩感冒了,张鑫垚去医院给他买药,那几天张鑫垚下课后总是回宿舍,问我今天想吃什么,去食堂给我带了菜回来。

“少年救人为何不是“见义勇为””

行为见义勇为,但不便张开授予未成年人称号的嘴[/s2/]

无论从救人义举还是日常表现来看,张鑫垚都堪称典范、表率。 但是,为什么义勇为的称号没有授予他呢?

据连山区综合治理办公室负责人介绍,6月25日,综合治理办公室收到学校要求授予张鑫见义勇为称号的申报材料。 包括证人证言、现场照片、媒体报道等。 总治立即委托辖区派出所审计取证,扩大证据范围。

7月15日,连山区公安局、法制办公室、民政局等9个部门召开了联合会议。 与会者一致认定,张鑫垚的行为属于见义勇为。 但是,关于未成年人是否被授予见义勇为称号,《辽宁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中没有规定。

7月18日,连山区综合治理办公室向基金会派出辽宁省见义勇为,提交申报材料。 基金会领导人指示,不能授予未成年人义勇为称号。 因为未成年人还没有完全的行为能力,不鼓励和提倡未成年人见义勇为,不应该更广泛地普及。 在全省范围内,也没有向未成年人表彰过见义勇为。

“少年救人为何不是“见义勇为””

连山区政府知道后,专门拨款1万元救助金,将省里的意见反馈给家长,建议家长向市级总治室申请复议。

11月17日,记者来到葫芦岛市综合治疗办公室。 刘越主任表示,张鑫垚的行为确实勇敢,值得肯定。 但是,省有关部门还是不建议授予见义勇为的称号,建议连山区政府充分肯定儿童的行为,寻求其他方法予以表彰和支持,处理儿童的实际困难。

“少年救人为何不是“见义勇为””

连山区总治的负责人说,连山区高度重视这件事。 复议后不能授予见义勇为称号的,他们向社会各界进行爱心募捐,积极为张鑫垚申请其他荣誉。 然后,他们将提供法律援助以应对实际困难。

辽宁一位不愿公布姓名的官员表示,辽宁过去有许多未成年人舍己弃人的英勇行为,给张鑫垚以义勇为称号的信口开河,会引起很多例子的反对。

而且,国家发表的见义勇为通知,一点规定也很模糊。 有关部门将尽快提出完整的立法,将义勇与行为认定、考核、表彰、扶助等进行比较,并颁布可操作的细则。 刘越说。

记者就此事向辽宁见义勇为基金会采访,但被婉拒。

11月19日,阿姨带着张鑫垚来到沈阳眼科医院进行检查。 她说如果鑫垚的视力有恢复的可能性,上海的医院将免费为孩子进行手术。

人民日报(年11月24日版14版)

标题:“少年救人为何不是“见义勇为””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17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