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81字,读完约2分钟

早上5点,天还没亮,安徽宣城市郎溪县双庙村的村民袁宏才起床了。 喝了一杯茶,坐下来,穿上胶鞋,拿着铲子,开着皮卡直奔田地。 “下个月,我种的1000亩再生稻将迎来第二季度的收成。 现在正是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不能疏忽大意。 ”。

“庆丰收 迎小康:安徽郎溪两手抓保水稻丰收”

打开车门,袁宏才走了三步,迫不及待地要去田里看看情况。 舀起稻穗,他小心翼翼地说:“有些再生稻已经开始灌浆了,但出乎意料,很快就会迎来丰收。”

57岁的袁宏才,是郎溪宏业粮食种植家庭农场的所有者。 农场从2007年开始试制再生稻,当年年底总产量达到160吨,质量上乘,令客户着迷。 尝到甜头的袁宏才从去年开始,把栽培面积扩大到了1000亩。

“每年3月初,我们都会把种子放在苗床上培育。 其中最重要的农资是苗床。 ”袁说:“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本来从其他省购买的农资就达不到,错过了育苗的最佳时期,损失就会很大。”

袁宏才向郎溪县农业农村局反映了情况,不到几天,好消息传来,县农业农村局专门为他开了“急需农业资金通行证”,确保农业资金顺利运到农场。

为了克服疫情和水情的影响,防止秋粮减产,郎溪县采取了硬性措施。 农情监测和农资采购两手抓,吸引为粮食生产保驾护航的农户立即通过直播、移栽等方法补充水稻,组织139名农业技术人员进入一线指导农户。 郎溪县还鼓励和吸引粮食大家种植再生稻,今年对再生稻种植户实行了亩产补贴120元的奖励补贴政策,全县再生稻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

“庆丰收 迎小康:安徽郎溪两手抓保水稻丰收”

“前段时间播稻一季度成熟,我们收获很快,产量比往年略高。 ”袁说,“今年的粮食购入价格大幅增加,内外加在一起收入增长很大。”

除了种植1000亩再生稻外,袁宏才的农场还有1000亩农田用于小麦和杂交水稻的轮作。 “5月小麦已经收获,下个月杂交水稻也将迎来收获期。 今年保守估计,收入将在60万元以上。 ’袁先生笑着说。

《人民日报》(年09月22日版)

标题:“庆丰收 迎小康:安徽郎溪两手抓保水稻丰收”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15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