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43字,读完约3分钟

【长镜头】

光明日报记者曾毅任爽

“红太阳照耀着边疆,青山绿水披霞光,长白山下果树成排,海兰江畔的稻花香……”。 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鸡冠乡木耳生产基地,绑在电线杆上的大喇叭里传来昂扬的歌声,嘎亚河在旁边流淌。

“不说这个环境,木耳体面,工作的村民们都很高兴。”鸡冠乡岩兴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林岩社长说:“现在鸡冠乡有劳动力的贫困者通过木耳产业脱贫,幸福的故事说不完。

汪清县是延边州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吉林省的深贫困县。 而且,这里也是我国木耳主产县之一。

年开始,汪清县的黑木耳产业被选为宁波延边东西部扶贫合作、精准扶贫的主导产业。 年,宁波驻延边合作员工队伍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决定加大对黑木耳产业的合作力度。 延边委常委、副省长、宁波驻延边援助事业队领队娄国闻表示,“援建项目只有与当地现有产业结合,才能发挥‘四两千斤’的撬动作用,惠及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

“小木耳“四两拨千斤”宁波帮扶延边汪清变特色经济为支柱产业”

鸡冠乡黑木耳产业的财富领袖林岩深刻体会了娄国闻的话。 “从2000年返乡创业时开始栽培黑木耳。 那时在小作坊里,人工拌料,自己发酵,用小锅炉烘干,工人必须半夜三点起床工作,一年什么也没赚到。 ”。

在宁波市的协助下,鸡冠乡建设了黑木耳菌包厂、生产基地、定植厂,有自己的黑木耳菌种研发队伍,木耳菌包坏死率从20%下降到3‰,不仅为当地贫困者提供了就业岗位,也吸引了黑龙江和吉林省内其他城市的人,

距离鸡冠乡不远的天桥岭町,桃源小木耳产业园可以说是地标性的建筑物。 在这里,自动上下车机、无人叉车等机械设备代替了高强度的人工劳动,生态大棚吸引了众多游客,黑木耳口感可以根据顾客的诉求定制。 产业自动化程度和“上水平”的科技含量不仅震惊了游客,也震惊了种植多年木耳的当地人。

“小木耳“四两拨千斤”宁波帮扶延边汪清变特色经济为支柱产业”

2019年,黑木耳产业从整个产业链的提升转移到精准焦点,以建设桃源小木耳菌包生产线和旅游采摘生态区为重点,让黑木耳种植业从以前的农业向“种植+旅游服务业”转型,提高木耳质量和产业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

宁波市还设立扶贫基金,拨出建设项目收益6%,设立环卫保洁员、村规民约监督员、治安协调员等8类公益岗位,已累计缴纳产业收益资金250余万元,帮助2000多名贫困家庭就业。

目前,宁波市在汪清县累计援建26个黑木耳产业项目,投入建设资金1.22亿多元。 汪清县约有4万人从事木耳栽培采摘等相关产业,占全县劳动力农业人口的52.6%。

汪清黑木耳产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宁波市从合作一开始就引入工业化思维,制定了规划、培育产业、转换思路。 2019年,宁波市北伦区和汪清县完成了黑木耳特色小镇的规划。 这个城市是吉林省第一个制定产业规划的特色城市。 在北耳(黑木耳)现代农业产业园,从北伦区通过社会捐赠形式,投资1000万元的冰箱将于今年“11”后采用。

“小木耳“四两拨千斤”宁波帮扶延边汪清变特色经济为支柱产业”

年7月,汪清县鸡冠乡举办首届木耳节,宁波再次创立汪清黑木耳企业品牌,实现了老百姓家庭副业向当地支柱产业、富民恒业的转型和升级。

光明日报》(年10月09日05版)

标题:“小木耳“四两拨千斤”宁波帮扶延边汪清变特色经济为支柱产业”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15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