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91字,读完约3分钟

【接近乡村平凡的奋斗者系列之一线而讲述】

讲述者: 全国优秀教师、最美乡村教师、云南丽江市华坪县女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

张桂梅和女高中的学生们一起唱《红梅赞》。 光明日报记者张勇拍/光明照

1974年,我17岁,和姐姐一起从辽宁来到云南省的支边,开启了我的教育生涯。 经历了人生的波澜和口袋转折,我终于留在华坪县民族中学教书了。

这个教育条件比较差,很多学生来自贫困家庭。 之后,我观察到一个奇怪的现象:来学校的女性不仅不多,有时还会从课上“消失”。 一开始不理解,跑到山里的学生家拜访了家。 有一次从山上回来,路上天黑了,身体又累又饿,脚也肿了。 坐在马路旁边休息,不知不觉就倒在地上睡着了。 幸好县干部到了下乡找到了我,带我去了学校。

“办一所免费女校,把课堂与希望还给她们”

每次拜访家里,我都被深深地感动了。 有一次,初三班级团支书林秀(化名)不想去学校。 成绩优秀的学生为什么要辍学? 第二天,我去林秀家问了最后一件事。 家人说,家里很穷,哥哥在读高中,已经负担不起女孩子的学费了。 我费尽唇舌反复劝她和家人,但家人不吭声,林秀低头哭泣。 第一次没有说服,我很不甘心,但又来了第二次,终于说服了家人让她回校园。

“办一所免费女校,把课堂与希望还给她们”

经过多次这样的家访,我终于明白了女孩从课堂上“消失”的原因:农村重男轻女思想严重,许多女孩上中学,因经济负担而辍学。 她们大多很早就决定结婚,在家务农,外出打工。

渐渐地,有一种想法在我心中成长,变得更坚强:建设免费的女子学校,把山里的贫困女孩聚集在一起,让她们安心接受教育,这可能会改变家庭,甚至几代人的命运。

建造女子学校的道路,绝非平坦。 在为筹款而奔走时,有人怀疑,有人反对,有人山被重水复,有人柳暗花明。 五年过去了,我只能筹到一万元,但这连建学校的零头都不够。

转机总是在心情跌入谷底的时候出现。 2007年,我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有媒体报道了我建设女子学校的梦想,但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 当地政府对学校建设、教师工资、学业经费给予了很大的支持,社会各界的捐款也蜂拥而至。 2008年,在省、市、县三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终于建成,女子中学教育掀起了前进的风帆。

“办一所免费女校,把课堂与希望还给她们”

学校建成后,家庭访问还在继续。 为了留住学生,我在12年间,拜访了约11万公里的房子,进入了1300多个学生的家,尽了最大努力给她们物质和精神上的援助。 为了培养学生,学校实施极其严格的管理模式,锻炼她们的勤奋精神,帮助她们获得更高水平的教育机会。 现在,有1645个女孩从这里进入了大学校门。 浙江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很多名校都有来自华坪女佣的星星之火。

“办一所免费女校,把课堂与希望还给她们”

这几年,我经常在想。 我什么也没有,没有车,没有房间,没有存款。 但是,我什么都有,热心肠。 这个心中有党,有国家,有人民,有学校,有上千万的孩子。

(项目小组:光明日报记者李晓、张勇、崔志坚、王斯敏)

光明日报》(年07月20日07版)

标题:“办一所免费女校,把课堂与希望还给她们”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13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