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98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石家庄9月2日电题:古希腊老人60多年“家庭档案”的小康生活印迹

新华社记者齐雷杰、李继伟

1959年刚工作的时候,每月工资26.5元,现在每月退休金5341元。 以前买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等都要仔细记录下这件事,现在买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大商品已经不是家庭的重要支出项目了……看看书中的“家庭档案”,河北省沧州市

“古稀老人60余年“家庭档案”里的小康生活印迹”

骆宗明是沧州市的普通退休干部。 从1959年开始,他就一直保持着记录家庭大事的习性。 六十多年来,他记录了388本“家庭资料”,摆满了客厅的书架。

“家是最小的国家,国家是几千万家。 这些档案是我们家族的“独家记忆”,也是我们国家快速发展的变迁“国家记忆”。 ”。 骆宗明说。

《家庭档案》中有手绘《从四世同堂安居乐业》的复制品,记录了骏宗明多次建造和搬家的经历: 1941年,骏宗明出生于简陋的茅草屋,在战乱中茅草屋被日寇烧毁,之后, 1949年,骏宗明在政府的帮助下,家族被分成了半土间的土间。 1976年唐山大地震,房子损坏,政府帮忙修理,仍然是防雨的房子。 1992年,他搬到单位的职工宿舍住。1996年,他搬到农家的小院子里,一直生活到现在。

“古稀老人60余年“家庭档案”里的小康生活印迹”

“没有党和政府的关怀,为什么会有我现在的家? ”骆宗明指着文件说:“从破草房、土间房到砖房,从不能吃饭到现在为了身体减肥,点菜被酒店提醒‘不要排队’。”

《家庭档案》中有骏宗明和老伴李秀芹年拍的婚纱照。 1959年,骆宗明结婚时,由于家境贫寒,新被子从别人家借来,新婚之夜只用作摆设。 现在条件好了,他们拍了婚纱照,弥补了当时的遗憾。

文件中的小账本记录了骏宗明婚后家庭的“大额”支出。 其中一个在1965年4月1日搬家,买了一个水桶,记录为9.6元。 对此,骆宗明认真地解释说:“那一年,一个水桶能支付10天的工资,这不是件大事吗?” 那时记账最大的好处就是心里有数,有量。 ”。

“古稀老人60余年“家庭档案”里的小康生活印迹”

现在家里购买空调、全自动洗衣机等电器,骏宗明不想收费。 “每个月可以用养老金买两台洗衣机。 这些支出项目在家庭经济生活中不算什么。 ”

根据手绘工资收入图表,骆宗明一家手头越来越宽松是在改革开放之后。 骆宗明指着图表表示,从1959年参加员工到改革开放前的19年间,他的工资一共上涨了3次,平均涨幅不到7元。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他的工资上涨了31次,平均每次约170元。

“古稀老人60余年“家庭档案”里的小康生活印迹”

进入21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骆宗明的“家庭档案”记录复印件发生了新的变化,外出旅行、养生保健、参加琴棋书画活动、参加老干部宣传团等复印件不断增加。

“这几年,国家照顾了像我们这样的老人。 我这个初级师范毕业生免费上了四年老年大学,本科毕业! ”。 骆宗明说,现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他越来越重视健康和精神文化生活,每天和老伴一起锻炼身体,和四个女儿经常组织家庭聚会吃饭,家人有时出去旅行。

“古稀老人60余年“家庭档案”里的小康生活印迹”

“我们还可以买5g智能手机,浏览新闻和短片网络更快,用备忘录软件记录文件和记录支出。 来无纸化办公室,老了也赶时髦! ”女儿骆艳芝继承骆宗明的话说。

小“家庭档案”在承载着普通家庭生活变迁记忆的同时,也记录着国家快速发展的轨迹。

说起这80年的人生历史,骏宗明说:“我们个人的小房子和国家是相连的。 在我们国家被侵略的时候,我曾被鞭打过的国家变穷的时候,我曾吃糠吃菜饿过的国家变富,变强的时候,我们的家也实现了现代化,走向小康生活,未来的生活一定会更好! ”。

标题:“古稀老人60余年“家庭档案”里的小康生活印迹”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13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