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48字,读完约2分钟

作者:张晓红(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要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关于志愿服务工作的新要求,对志愿服务有正确的认识。 为了应对新冠引起的肺炎疫情,医院之所以招募清洁工、司机志愿者,是因为上面还写明了补助金和工资。 为公司内部隔离人员服务的员工申请志愿者表彰等现象,未能划清志愿服务的界限。 志愿服务具有自主性、无偿性、公益性、服务性、组织性五大特征。

“提升全社会志愿服务认识”

自发性。 自发性不排斥义务性。 例如,有些公交线路没有无障碍设施,我们有义务帮助残疾朋友一样享受公交旅行这种公共服务。 要使社会更美好,人人都能享受快速发展带来的福利,我们有义务,不求回报地为他人服务,为社会付出。 因此,志愿服务有助于缩小或消除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快速发展成果的共享。

“提升全社会志愿服务认识”

无偿性。 志愿者没有报酬,志愿者有价格。 虽然志愿者为志愿者活动支付时间、劳动、智力等不能获得报酬,但为此支付的交通等价格,可以由志愿者团体、服务对象或公司通过补贴的方式帮助志愿者分担。 也可以通过提供保险、培训学习等方法,给志愿者一定的回报和保障。 志愿者的价格可以由志愿者组织方、志愿者、志愿者对象单独承担,也可以由多人共同承担。

“提升全社会志愿服务认识”

公益性。 志愿服务的中心是拒绝私利。 《中国志愿大辞典》关于“志愿者”的定义确定为“非近亲服务”。 学生回家做家务等,不是志愿者。

服务性。 志愿者强调非物质的援助。 就像献血、捐赠行为一样,本身是物质化援助,不是志愿者活动。 但是推进献血动员和为献血者服务等,从事志愿者活动。 同样,通过募捐参加动员、推广、组织管理等服务也是志愿者活动。

“提升全社会志愿服务认识”

组织性。 有组织的志愿服务可以大大提高志愿服务的贡献力。 去养老院的志愿者多为重阳节,平时少,紧急救援去灾区的志愿者太多,道路堵塞等,经常被批评是因为志愿者活动管理不足和组织不完善的原因。 志愿服务的组织性也有助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专业化快速发展,如志愿服务招募和培训规范化等,有利于志愿服务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提升全社会志愿服务认识”

光明日报》(年12月17日05版)

标题:“提升全社会志愿服务认识”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13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