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92字,读完约4分钟

天空苍茫,草枯萎,荷日恒山在蔚蓝的天空空下高高耸立,怀抱着荷日恒村。 虽然他养育了这里的人们,但他们通向外部,也阻断了他们从贫困中致富的道路。

2006年以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优干宁镇荷日恒村相继大规模易地搬迁,建立了欧拉羊繁育基地、牦牛高效养殖基地、畜产品加工厂、小型冷库、民族服装加工厂和轿车维修中心等6个经济实体……

虽然山还是那座山,但是村民的生活早就变了样。

容易搬家,和贫困生活告别

窗外,雪花飞舞。 房间里奶的气味很浓。

一进入独格杰叔叔家,寒气瞬间消失。 “这个条件以前做梦也想不到。 ”57岁的独格杰身体强健,曾放过牛羊,做过生意,但以“有想法有干劲”为由,33岁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一直工作到现在。

“刚上任的时候,村子里没有通道,没有通电,广阔的草场退化成黑土滩,大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难了。 ’笑声爽朗的独格杰说起往事,语气变得沉重了。

搬家后,让村民们看到了出口和希望。

从2006年开始,荷日恒村因人尽其户,将61户贫困户从边远牧区搬迁至集镇,明确了每户80平方米的2居室,明确了特色产业、劳务输出、生态保护、社会保障兜底等脱贫之路。 在搬迁完成的那一年,全村也实现了整体脱贫。

村民德鲁杰过去只养了十几只羊,年收入只有几千元。 他帮助村合作社牧羊,每月收入1500元。 儿子当了草原管理员,每月收入1800元,加上每年的入股分红,家庭生活更好。

“以前别说新鲜的蔬菜了,生病了也必须采草药吃”,独格杰兴致勃勃地说:“现在不同了,有小超市和卫生室,生活不仅方便了,还像我一样粗皮,肉变得光滑了。”

走出独格杰家,雪雯天晴,阳光穿过云雾倾泻而下,新的民居、平坦的村容、漂亮的村容,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美丽。 “到了夏天,村民家前面的房子后面开着格桑花、金盏花,种了各种各样的蔬菜,变得很漂亮。 ”独格杰自豪地说。

“搬出黑土滩 拥抱好生活(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产业兴旺,脱贫增收繁忙

镶边、贴花熨斗、包装箱……经过十几次精细的工序,美丽的民族服装被缝制出来。 在日恒村梅朵赛蓝民族服装加工厂内,缝纫机的“嗡嗡声”从四面八方响起,非常热闹。

年,荷日恒村积极从事本村手工艺品加工,得到县扶贫部门185万元的支持资金,设立了这家主要生产民族服装、马珠宝和帐篷的加工厂。 目前,每天有数百套服装、数十顶帐篷从这里流向周边县区,还销往西藏、云南等地。

52岁才让多智来工厂工作3年,从一个外行成长为技术人员,“现在每月能拿到2000多块钱的工资,年底还能分红1万元,全家脱贫。”

荷恒村现有6个经济实体,首批1个是青海省最先建立的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牧民入股,草场流转,建立欧拉羊繁殖基地,4名贫困者负责放牧。 入股者达到252户,1162人。

购买牛奶分离机、酸奶制造机、分解器等仪器设备29台,建设县最大的汽车修理城,注册“子羊山”商标…

“2019年村集体经济净利润达到251.2万元,贫困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279元。 ”。 优干宁镇党委书记万马本说:“我们要把巩固扶贫提高与振兴乡村、壮大村庄集体经济结合起来。”

改变风俗,展现新风貌

家里有“四轮金花”,是索南老人最大的骄傲。 “我孙女四个,两个大专一个本科,剩下的就是那个了,但是是全村第一个研究生! ”。 这是索南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也经常让村民们教育自己的孩子。

日恒村几十年没出过大学生了。 这几年,随着搬迁容易集中安置,孩子们受到了更好的教育,村里有20多名大学生,也有出国留学的。

“以前做红白歌会的事,看舞台,给面子,村民本来就没有经济上的宽裕,生活负担变重了。 ”。 洛桑说:“年制定了新的村规民约,红白事有统一标准,没有了大操,少了铺张浪费,大家不再登顶,负担大大减轻。”

“我们将动员村民围绕社会管理、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移风易俗等村级重要事务和热点难点问题,集思广益,修订和完善村规和人民合同,评选出《卫生清洁户》、《勤劳富裕户》、《道德模范户》等 ’荷日恒村第一书记杨德青告诉记者。 “村里还成立了村民参与的理事监督小组,抑制陈规陋习和习俗,倡导文明新风。 ”。

“搬出黑土滩 拥抱好生活(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索南说,荷日恒村现在是“两两人以上”。 打牌、喝酒、抽烟的人变少了,精神饱满、努力工作的人变多了。 附近的麻烦减少了,附近的帮助也变多了。 “好的生活、好的环境带来好的心情,越活越有活力! ”

《人民日报》(年11月30日01版)

标题:“搬出黑土滩 拥抱好生活(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13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