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84字,读完约5分钟

几年过去了,公众如何看待政府慈善活动和非政府组织( NGO )慈善活动?

根据湘朝报联合大湘网的调查,6000个样本中,有6成的受访者目前信任纯粹的民间慈善机构,但信任官方背景的慈善机构仅有1成多。

4月28日,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赵白鸽表示:“2~3年内如果不反转红十字会的形象,我将自动辞职。”

怎么能做到呢?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胡新回答说,官方背景下慈善机构的出路无非是改变体制、立法、新闻透明、回归民间、体现人性。

本报记者方兴长沙报道

有政府背景的慈善机构的信任度大幅下降

96小时内,郭美美再次引爆了公众对中国红十字会的怀疑和失望。

4月23日,重新调查郭美美一事的新闻正在扩大。 26日,没有人说红十字会将重新调查郭美美一事。 碰巧的是,25日,未经证实的郭美美带着与红会相关的17.2g视频学说在网上疯传。

芦山地震后,红十字会总是在微博上发言,接收无数拇指。 工作人员在地震灾区吃方便面的画面,也受到了公众的嘲笑。 一些图片显示,接受红十字会捐赠的地方,门前很冷清。

根据湘朝报联合大湘网的调查,在发生灾害的情况下,60.19%的受访者愿意通过纯粹的民间慈善机构捐赠捐款,只有11.20%的受访者愿意与官方背景的慈善机构合作。

广州社会舆论研究中心于去年4月通过北上广市民社会慈善救助调查后发现,民众对公共慈善机构的信任度最低,只有1成的受访者信任。 对市民自发的组织、媒体、民间等非政府组织,信任度合计达到近4成。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胡立新表示,公众态度表明,历史上对有政府背景的慈善机构的信任度很低。

汶川地震后,官方背景慈善机构新闻不透明的弊端,持续引发渠道垄断和利益输送的猜测,这正是得不到公众信任的原因。 胡建说。

调查显示,信任哪个慈善机构的决定是根据新闻是否透明、监管是否得当、运营是否规范等来评价的。

想修好的不是善款从哪里来,而是到哪里去了

虽然可信度很低,但是官方背景的慈善机

构建一点人的发言成为舆论的焦点。

2月27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华慈善总会名誉副会长周森应邀出席人民网强国论坛,与网民在线交流,如何提高慈善公益事业的公共说服力。

他说慈善立法势在必行。 慈善立法的概念是什么? 每个人的工资,为了慈善公益需要一个钱,就像现在纳税的那样,超过3500多税,5500多税,需要按照法律程序。

这句话很快就遭到了舆论的反对。 为什么要从工资里扣除? 慈善从来不是自愿的。 钱不是从哪里来的,而是去了哪里? 如果不处理这个问题,中国的慈善活动绝对没有公共说服力。 腾讯的网民是这样评价周森说的。

虽然有人反对周森提法,但调查显示,46.71%的受访者认为捐赠系统应纳入国家应急物资储备系统。

据一项统计,全美国70%以上的家庭对慈善事业有一定程度的捐赠,各美国家庭平均将3%-4%的年收入捐赠给慈善。

捐款的时候,公众最在意哪个环节? 调查显示,近4成的受访者关注捐赠的东西最终是否全额支付。

指标数据4月23-25日对北京、上海、广州、西宁、唐山、武汉的604名16-70岁常住居民进行电话访问,拒绝捐款的原因排在首位的是,担心捐款的钱和物被挪用/侵占/浪费( 33.6% )

根据国家公布的数字,从年5月20日至年2月,全国红十字系统收到汶川地震救援物资价值199亿元,其中资金160亿元,物资39亿元。

据各种新闻报道,由于发生了捐款被挪用和滥用的情况,受灾者无法直接得到最大限度的救助,胡新在后方继续捐款,前方灾区的受灾者依然很口渴,无法与公营背景下的慈善团体管理官僚化分离。

她认为,目前慈善事业需要改革的不仅是行政化,还有让慈善回归民间。

政府慈善机构应该学会一些非政府组织做慈善,更人性化。 红十字会分析说,地震灾区的婴幼儿是否需要奶粉,女性是否需要卫生巾,如果能考虑这些人性化的行为,就能得到民间的认同。

对慈善权利的认识需要改善

自然灾害发生后,可以不捐款吗? 这不是说我们对悲伤和不幸漠不关心,而是应该界定慈善是权利而不是被绑架的义务的基本道理。

但调查显示,五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公司应捐赠,而八成以上的受访者不了解个人和公司捐赠的项目纳税的权利。

公司的社会责任不等同于捐赠,公司不仅要对社会负责,还必须对员工和董事会负责。 在胡新,公司捐赠不是个人慈善,公司是整体、持续的慈善战术,不是公司家在台上随便约的。

在近年来的一点点捐赠活动中,一些公司家在台上承诺的捐赠,董事会未能通过,成为了空的大头承诺。

公众应该对个人和公司的慈善权利有全面的认识,这是法治国家的慈善之路。 胡建说。

标题:“仅1成受访者愿通过官方慈善机构捐款物”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13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