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97字,读完约3分钟

前几天出席了四川省汶川县水磨町的汶川地震后纪念活动,感叹时间过得真快。 那一年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但已经过去了八年。 感慨良多,也不约而同地回顾了社会工作者在不同天灾环境下扮演的角色。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时,很多人不在意自己的身份,直接干着手上的活进入灾区,看着自己能做什么。 当然社工也不例外。广东已经成立了社工机构,救援热情瞬间被动员起来。 之后,大批社会工作者、志愿者致力于汶川地震后的重建。 虽然社工在灾区开展了多年的服务,积累了很多经验,但在救援、减灾过程中,社工可以承担一定的作用,是社工在参与过程中如何提高服务,做出更专业的贡献,更值得思考的问题

“救灾、减灾与社工的角色”

天灾,无论是地震、水灾、干旱、风害还是火灾,都是自然现象,但对人类社会环境造成的破坏却难以控制。 公共危机的原因包括自然灾害、人为失误等多种因素,原因不同,但死伤、残疾、家庭离散、财产和社区环境破坏等后果总是很悲惨。 因此,政府和民间组织都应该考虑在有限的预测能力下,如何做好应对准备,做好最有效的善后工作。

“救灾、减灾与社工的角色”

搞好灾害管理,实际上需要掌握两个层面的知识和经验,一个层面是宏观政策和公共行政系统破案的立场和执行机制,另一个层面是实地应对、跟进救援和后续重建工作。 公共危机管理是世界人民不可忽视的事件,各地政府、学术机构也在不断进行研究,希望将各地危机解决的经验转化为知识,学习和掌握更多人在面对灾害时可以应用的精彩方法和值得关注的事项。

“救灾、减灾与社工的角色”

公共服务政策是社会工作者掌握薄弱的知识水平,但对救济和减灾第一阶段的工作最为重要。 根据过去多次灾害应对的经验,中央政府动员人力物力的能力自不必说,地方政府层面,特别是落后地区,在救援流程、资源协调等方面还有不少需要改善的地方。 在发生危机的情况下,要及时调动各方面的资源,确保公共服务政策、环境保护政策以及健康服务政策的各体系相互协调,工作日是否建立危机管理机制,灾害发生时是否能比较有效、迅速地启动机构,这要第一步做好准备 因此,社会工作者需要知道紧急机制。

“救灾、减灾与社工的角色”

为了在地区应对灾害,社工介入一般是在灾后的第二阶段。 根据灾害性质,救援部队在第一阶段及时到达现场,生活社会支援服务队在随后的第二阶段进行干预,需要向受伤者和受影响的家庭提供关心和支援,需要社会工作者的参与。 安抚灾民情绪,判断受影响社区,比较破坏程度,提出支持跟进的计划,让相关政府部门特别是灾区外部人士了解情况,是社工最能发挥作用的方面。

“救灾、减灾与社工的角色”

救援队在尽快拯救生命,减轻灾害对环境的破坏时,面临的压力最大。 这个时候社会工作者可以分担支援死伤者家属的工作。 受灾者面对生命、财产受损的情况,心理上必然会受到巨大的打击。 他们需要同行者和听众。 社会大众的心理诉求也需要非常关注。 因为在灾害面前,没有直接受害的人也会心理上感到悲伤。 如果社工建立一点渠道,向有心人开放,让有时间有能力的人参与支援活动和未来的重建活动,不仅可以有组织地开展支援事业,还可以让受灾的群众和社区获得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源,对公共管理 社会集中力往往因社会危机而提高,危机也有可能成为社区快速发展的机会,这也是文明社会管理需要关注的。 (作者:罗观翠)

标题:“救灾、减灾与社工的角色”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13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