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99字,读完约3分钟

如何完善急救普及培训机制,调动公众学习急救知识的热情和积极性,值得相关部门仔细思考,并期待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参与

前几天,一名媒体人在地铁站心脏问题突然去世,引起了公众场所是否需要增加aed (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的争论。 类似的例子屡见不鲜。 去年8月,一名医生在首都机场心脏停止,配备的aed就在附近,但由于谁都不用,错过了救命的机会。 在近年的国内马拉松大赛中,也曾发生过因来不及救援而导致选手猝死的情况。 可以说,aed是否合理配置和正确采用,可能关系到每个个体的生命。

““所有人会救人,才能所有人可获救””

实际上,aed有一种平时无人问津,关键时刻谁也不用,谁也不能用的不自然。 据报道,年末,杭州有15台aed,投入机场、地铁、市民中心等,1年多过去了,但这15台aed的采用率竟然为零。 这是因为当地心跳停止的例子很少,所以不能使用这个设备。 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公众不知道如何采用。 再加上价格比较昂贵,所以一点点的设备都会上锁,有时会放在通常人难以接触的区域。 几成大幅提高急救成功率的救命神器安装了aed的遭遇,可能是现在公众急救的短板。

““所有人会救人,才能所有人可获救””

大多数人可能还记得去年3月发生的事。 北京医生唐子人在美国圣地亚哥海洋公园成功地夺回了游客的生命。 随后,唐医生想起,公园里有人迅速带来了aed,在救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要求在公共场所安装aed,10分钟内可以获得自动体外除颤器。 在游客迅速被救出的背景下,美国20世纪90年代实施的公众可获得的除颤器计划以及鼓励义勇为的《好的撒玛利亚人法》等制度正在发挥作用。 法律的保障和支持,保证救人时间的长短,不给救助者带来后顾之忧。

““所有人会救人,才能所有人可获救””

城市急救不仅是设备,也是现场目击者最快进行较为有效急救的新观念。 正确引进急救设备的前提,一定是掌握基本的急救常识。 请注意,仅限于专业人士采用aed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其实,它和灭火器相似,aed的操作简单,经过几十分钟的训练就能学会。 目前,每年我国心脏性猝死发病人数超过54万人,相当于每分钟约有1人发生心脏性猝死。 能存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不到1%。 从这个角度来看,它不仅是补充急救设备、普及急救知识、掌握急救技能,还是整个急救系统的重要一环。

““所有人会救人,才能所有人可获救””

有人估算,投入1元用于急救,在灾害中至少可以减少4元的损失。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方面的训练能力和效果很差。 一位一线城市的急救培训员坦言,从2009年开始,常态化组织就比较学校、企事业单位等的急救培训,但培训人数总量与全市人口相比为9牛1毛。 如何完善急救普及培训机制,调动公众学习急救知识的热情和积极性,值得相关部门仔细思考,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参与,以期为公众提供更方便、系统、全面的急救培训。

““所有人会救人,才能所有人可获救””

看起来健康的人们,也有猝死的风险。 据相关统计,猝死在医院以外各种场合的患者,65%在发病后15分钟内死亡,35%在发病后15分钟至2小时内死亡。 危急的生命持续时间要从加强急救教育和培训、宣传急救设备的采用、完善的急救立法等多个方面入手,构建更加强大有力的社会急救体系。 毕竟,在某些情况下,用一个身体掌握技能是无法拯救自己的,只有每个人都有救人的技能,每个人都有被拯救的机会。

标题:““所有人会救人,才能所有人可获救””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13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