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810字,读完约12分钟

北京市卫健委:各地地铁站都要设置aed,人大代表建议立法推进aed规范化布局,通过奖励机制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救助,培养全民互助意识

昨天,北京会议中心、市人大代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副主任熊辉示范心肺复苏的方法。 新京报记者王嘉宁摄

2019年9月20日,恭王府游客接待中心安装了aed急救设备。 资料照片/新京报记者浦峰摄影

2019年5月6日,北京西站地区的aed智能急救站。 资料照片/新京报记者王贵彬拍摄

5分钟是大脑耐受缺氧的最长期,也是心跳呼吸停止患者救治的黄金时间。 如果身边的人能第一时间进行院前急救心肺复苏,将为患者争取一线生机。 说到院前急救,就是aed (自动体外除颤器)。 aed也被称为救命神器,是能够救助心脏骤停患者的简易设备。 去年,协和医生在东单通过aed救出市民受到称赞。

“北京市卫健委:各个地铁站均要设AED”

在这次两会中,院前急救、aed配置成为了代表委员的话题。 两位人大代表建议推进aed布设,加大急救培训力度。 据悉,北京今年将增加公共场所的aed数量,在地铁站设置aed。 许多委员建议通过普及急救知识和急救设备等措施,加强院前急救,为猝死患者争取急救的黄金时间,通过立法减轻救援人员不愿帮助的担心。

“北京市卫健委:各个地铁站均要设AED”

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昨天开幕。 新京报报道。 今年,院前急救问题受到众多代表委员的关注,市人大代表孟令悦通过立法推进了aed规范化布局,通过奖励机制鼓励越来越多的人参与救助。 人大代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副主任熊辉建议,应扩大心肺复苏和好人法的普及,让公众知道如何挽救,大胆救助。

“北京市卫健委:各个地铁站均要设AED”

快速处理公共交通设施的aed设备配置

去年,北京地铁2号线的一名男乘客心脏病发作,地铁工作人员、急救人员未能救治,但记者在地铁站未能找到aed。

去年上半年,新京报记者在北京地铁、繁华商圈、体育馆、景点、高校共25人个人流量密集的地方进行了访问,发现仅有9个地方搭载了aed,其中地铁站没有搭载aed,市民对aed的感知率也非常低

北京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北京今年将着力推动aed的普及。 相关条例中提出在公共场所配备急救设备设施,但以往没有处理由谁配备的问题。

这个模糊的地区被确认了。 最近,市卫健委召开了公共交通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 aed )等急救设施设备配置商推广会,尝试快速应对车站、地铁站、交通中枢等公共交通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 aed )等急救设施设备配置问题。 北京市财政局、市交通委员会、市红十字会、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企业、北京地铁运营有限企业等有关部门参加。

“北京市卫健委:各个地铁站均要设AED”

aed积分将在首都的窗户网站上公布

我们的研究将逐渐增加aed。 各个岗位负责布置,多大面积布置多少辆,也有具体规定。 据负责人说,将来计划在各地的地铁站设置aed。

除了增加设备,这些aed也嵌入了新闻系统,与急救调度中心同步,可以轻松拆除不同地方aed的采用频率,起到哪一点采用了aed,救护车马上就来的迅速呼叫效果

卫生部门还对相关部门人员进行培训,以掌握aed的招聘和相关急救知识。

那么,市民如何知道aed的重点呢? 据说将来aed的位置会被记载在首都窗户网站的相关服务地图上,并向公众公开。

建议1

应该普及aed,加强心肺复苏过程教育

熊辉表示,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在业内也被视为傻瓜机,aed在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时可以用于急救,非专家也可以在训练后掌握并采用。 这也被称为救命神器,因为上升到了比较高的地位。

在国外,市政府大厅等公共场所广泛设置了aed,普及率很高,政府对普通市民、中小学生会进行操作训练。 在国内,近年来aed也进入了更多的公共场所,对意外有所帮助。

但是熊辉警告说,如果装备了aed,就不会万事大吉。 aed只是心源性猝死心肺复苏的一部分。 采用后,也进行胸外按压。 他介绍说,普及aed,应向公众进行基础心肺复苏进程的教育。 记者了解到,熊辉所在的北大医院曾进入学校,向学生普及急救技能,北京市急救中心也在培训地铁工作人员等。 他认为不仅要普及知识,还应该增加实际的体操机会,让公众真正动手。

“北京市卫健委:各个地铁站均要设AED”

除了处理如何拯救的问题外,还必须考虑如何敢于拯救公众。 据报道,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正式实施,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而给受援者造成损害的,救援人员不承担民事责任。 该条也称为好人法,从法律方面保护救助者。 熊辉认为,这条规定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才能救人。

“北京市卫健委:各个地铁站均要设AED”

建议2

应该设置更引人注目的提示在拯救黄金的4分钟内迅速找到

aed在中国的普及主要存在三个现实问题,一是aed配置不足,二是急救知识普及度不高,三是救援人员权益缺乏法律保护。 北京市人大代表孟令悦建议,通过立法推进aed规范化布局,加大推广力度,对特定人群进行强制培训,并完善立法保护救助人员权益,在适当情况下通过奖励机制,鼓励越来越多的人参与救助。

“北京市卫健委:各个地铁站均要设AED”

目前国内公共场所的aed配置现状数量不足,北京等城市的aed配置水平领先其他城市,但由于急救知识的不足,在aed一点一点配置的地方,这个‘ 救生神器也变成了摆设。 孟令悦表示,以北京机场为例,首都机场3个航站楼共设有aed69辆,大兴国际机场设有40辆,但这些aed的标识和指示尚不明确,公众知晓率较低。

“北京市卫健委:各个地铁站均要设AED”

其建议是,在立法层面推进aed急救设备强制性布局规范的制定,将aed优先投入地铁、机场、学校、车站等人口迁移量较大的公共场所,通过立法决定布局的标准、距离、数量等。 除了布设固定aed外,还可以在公安、城管、消防等特殊领域的汽车上配备急救设备。 建议政府增加财政投入,制定相关激励政策支持社会资本参与配置完整的公共急救设施aed。 孟说。

“北京市卫健委:各个地铁站均要设AED”

另外,对比aed标识不清晰的问题,他认为在器械上添加中文标识和适用症状的中文证书,设置更为突出的位置新闻和指南提示,可以在大众恐慌的情况下,在拯救黄金的4分钟内迅速找到aed。

aed的操作方法很简单,现在采用的设备也有对应的图像和音频教育,即使是专业的aed培训,也需要大约4个小时的时间完成采用并掌握。 孟令悦表示,可以拍摄急救的推广录像,在机场、飞机、地铁列车、公共汽车屏幕上滚动播放,让普通民众在平时的认识中学习如何采用aed。

“北京市卫健委:各个地铁站均要设AED”

提出要加强对警察等特殊领域工作人员、社区街道工作人员、公共场所服务员等所需急救知识的培训,向健身场所、游泳馆等运动场所的工作人员、教练、救生员等寻求聘用aed的知识。

另一个问题是,虽然出台了急救免责相关法规,但公众认识度不高,很多人拥有急救设备没有用,担心责任。 我们必须让更多的人知道,救人不负责,救人不被起诉。 孟令悦表示,完善的立法除了保护急诊实施者的权益,对急诊实施者给予免责保护外,还将设立相关奖励机制,在适当情况下鼓励急诊实施者,鼓励培养全民自主互助意识。

“北京市卫健委:各个地铁站均要设AED”

北京市没有对健身房等运动场馆、心脏骤停的高发地点提出或要求安装aed装置。 现在去健身房等操场锻炼身体是很多人的日常习性,人们剧烈运动时,全身耗氧量增加,交感神经兴奋,由于身体出汗和脱水,体内电解质浓度发生变化,此时如果运动者心脏再有异常,就会导致心脏骤停,运动猝死。

“北京市卫健委:各个地铁站均要设AED”

相关部门应进行论证,对健身房等运动场馆建议或要求使用aed装置,组织场馆工作人员进行相关急救培训,同时持证上岗。 北京市政协委员、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樊碧发

院前急救

如果不能拯救担心的委员,想提议立法减轻救助者的负担

在今年的北京两会上,一位委员指出目前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不足,加强院前急救科普,将急救知识纳入学校,将急救培训纳入志愿者社区服务活动复印件,从小学开始学习健康、急救知识,中学、大学以急救技能培训为主

相互救助能力弱

委员建议将院前急救科普、急救知识纳入学校,纳入社区,急救培训纳入志愿者社区服务活动复印件。

少数民族界别的委员阜外医院主任医师敖虎山统计,中国每10秒就有一人死于心血管病,但由于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的缺乏,这些患者错过了最后一次机会。

医药卫生界委员、北京世纪坛医院急诊科主任王真表示,中国心肺复苏成功率只有1%2%,发达国家可以达到40 %~50 %,原因之一是大家都没救了。

前几天,在江苏监考教师突然死亡的考场上,一个学生发现的信息感动了教育界其他委员、北京二十一世纪幼儿园总园长朱敏,震惊和心痛之余也折射出青少年急救常识不足、安全意识不足、自我救助能力相对薄弱的现状。

为此,许多委员建议将急救知识纳入校园和社区。

妇联界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全科医务科主任王提出新建议,将院前急救科普、急救知识纳入学校,将急救培训纳入志愿者社区服务活动复印件,从小学开始学习相关健康、急救知识,中学、大学以急救技能培训为主,国民急救技能

“北京市卫健委:各个地铁站均要设AED”

朱敏提出了加强中小学生急救知识普及工作的建议。 她指出,目前在北京市中小学通过急救讲座、活动展览等形式普及急救知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总体而言,中小学急救知识技能培训还处于无固定课程、无系统复制、无固定教师的3种状态。 发达国家已经逐步将急救课程纳入中小学课程,公众急救参与度是我国的10倍,成功率也大幅增加。

“北京市卫健委:各个地铁站均要设AED”

朱敏建议将急救课程纳入中小学健康课程体系,编制符合中小学各年龄优势、认识规律的急救教程。 年龄段统一教材和授课标准,保障急救授课的质量和实效性。 通过丰富的课内外模拟体验活动,培养学生对急性重症疾病的感性认知和aed等常见急救设备的采用能力。

“北京市卫健委:各个地铁站均要设AED”

想救却不敢救

委员认为,为了更有效地执行院前急救,应该通过立法确定免责条款,消除救援人员的后顾之忧。

许多委员指出心肺复苏成功率低的另一个原因是许多人害怕承担责任,不敢伸出援手。

心肺复苏并不困难,普通人经过训练完全可以掌握,首要问题是大家都做不到。 王真建议通过立法消除救援人员的后顾之忧。

记者观察到,自2009年10月起生效的《民法总则》规定,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给受援者造成损害的,救助者不承担民事责任。 这也被称为好人法条款。

许多地区正在探索好人法。 年开始,上海率先在全国提出社会急救免责,确定紧急现场救护行为受法律保护,给患者造成损害的,不承担法律责任。 据媒体报道,今年计划修订的《广州市社会急救医疗管理条例》有望增加公众对现场急救免责条款的参与。

“北京市卫健委:各个地铁站均要设AED”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也对此做出了规定:鼓励具有医疗急救专业技能的个人在急救人员到达前,对急诊、危险、危重患者实施紧急现场急救,其紧急现场急救行为受法律保护。

朱敏建议,通过立法进一步确定相应的免责条款,只有有法律保障,在具备急救知识和能力时,才能及时救人,更有效地将院前急救落到实处。

除立法保障外,朱敏还建议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制定应急预案,在学校、单位发生紧急情况时,大家各司其职,在黄金时间挽救患者生命。

急救人才严重不足

委员建议加强急救专家的培养,制定完整的培训方案,分阶段开展继续教育培训。

作为院前急救的主力军,急诊医生面临着人才流失的棘手问题。 王真指出,目前急诊医生存在较大差距。 急诊医生从业强度大,晋升压力大,社会尊重度不够,人才流失严重。

在1月11日的界别联合会上,来自教育界的吴彬委员也在发言中建议加强急救人才职业队伍的建设。 吴彬通过调查发现,急救队伍存在人员不稳定、技术职称低、工资待遇低等突出问题。

吴彬建议,要加强院前急救人才培养,制定完善的培训方案,逐步开展继续教育培训。 并在市属高等职业院校、中等卫生学校设立院前急救专业,加快北京院前急救所需的实用型人才补充速度。

吴彬还建议增强院前急救人员的职业认同感。 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院前急救人员整体薪酬水平,按照特殊领域标准发放职工性津贴。 并改革职称晋升标准,增加中、高级职称数量,在评定职称时,更加重视工作年限、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

“北京市卫健委:各个地铁站均要设AED”

新京报记者戴轩吴娇颖许雯

标题:“北京市卫健委:各个地铁站均要设AED”

地址:http://www.cq828.cn/xwzx/11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