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68字,读完约1分钟

“患者咳嗽,医生颤抖了三次,一次拿起咽拭子,把身体放倒。 ”。 在SARS时期,咽喉拭子的采集风险被评价为很高。 3月6日晚,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一名新冠肺炎患者在船舱前做了最后一次检查。 他张开大嘴,咽拭器采集员雷乐莺将舌板放入嘴里,捂住舌头,嘱咐患者咳嗽后,她立即用消毒长棉棒从咽部取样成功,动作一蹶不振。

“专访咽拭子采集员:与死神打交道的人”

完成这项工作的雷乐莺来自福建,担任咽拭子采集组组长,每天重复这样的动作70次,最高峰要超过100次,10天内带队完成一千名患者的核酸咽拭子采集。

咽拭子采集者直接面对人的呼吸道,需要将棉棒靠近患者的咽喉,擦拭咽后壁、扁桃体甚至更深的部位。 意味着在操作中,患者向采集者吹气,可能产生大量携带病毒的飞沫。 棉棒擦喉咙引起的不适还会引起患者恶心、咳嗽、飞沫,产生带病毒的高速气流飞沫,这对近距离采集的医务人员是更大的威胁。

“专访咽拭子采集员:与死神打交道的人”

虽然很危险,但黄莺仍然认真对待所有的受试者。 因为我们知道咽拭子采集者最害怕的是采集不好会导致阳性漏诊的病例。 一旦漏诊,不仅不利于患者的治疗,还会导致更大范围的疫情传播。

今天,3月8日中午12点,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宣布休室,黄莺有一岁孩子的视频和时间。 她很想念孩子,方仓封了胶囊,给她看了疫情结束的希望,她说很期待早点回家。 (通讯员高翔本报赴武汉特派记者董长喜张健)

来源:生命时报微博

:益语

标题:“专访咽拭子采集员:与死神打交道的人”

地址:http://www.cq828.cn/hjqh/3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