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51字,读完约6分钟

陈薇: 1966年出生于浙江兰溪,199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硕士,同年4月特别入伍,1998年毕业于军事医学科学院博士。 现任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少将军衔。

“院士陈薇,亲试新冠疫苗第一针”

你好,我是009号新冠疫苗志愿者朱傲冰。 体温36.6度,身体状况很好。

3月23日,27岁的朱傲冰发布了短片,首先感谢网民对志愿者队伍的浓厚兴趣。 他接着说:“许多媒体和网民把我们称为勇敢的探险家和真正的英雄。 其实,最早的探路者、最厉害的英雄应该是陈薇院士团队的专家小组,共有7名成员,于2月29日接种了疫苗。 现在大家的身体状况都很好,这也给了我们志愿者很大的信心和勇气。

“院士陈薇,亲试新冠疫苗第一针”

朱傲冰是退伍军人,这次做志愿者的经历见到了偶像陈薇。 回顾当时的场面,他整体兴奋不已,正敬军礼。 因为买不到口罩,朱傲冰戴着准备好的防毒面具。 看到朱傲冰头戴着黑色大佬,陈薇说了一件有趣的事:年轻人,你这个装备比我们还专业呢。 之后,朱傲冰从陈薇那里得到了口罩。

“院士陈薇,亲试新冠疫苗第一针”

九死一生开发疫苗

20天前,一张照片在网上流传,护士正在给陈薇左臂注射注射剂。 照片是疫苗的第一针,院士先试一下。 第一批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今天注射到陈薇院士的左臂上。 7名专家党员也一起注射。 接着,辟邪的声音出来了。 这张照片其实是陈薇院士出征武汉之前注射了提高免疫力的药物。 但是,目前有很多新冠疫苗志愿者证明,陈薇确实接种了疫苗。

“院士陈薇,亲试新冠疫苗第一针”

3月16日20时18分,陈薇主导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获得批准,开始临床试验。 几个小时前,陈薇在新冠疫苗临床研究注册评审会现场完成了新冠疫苗的答辩工作。 在答辩现场,陈薇梳着短发,头戴迷彩帽,穿着迷彩服,戴着口罩,但声音还是很清爽。 6个月后强化一针的话,就是2年了。 我们按照国际规范,按照国内法规,做好了安全、比较有效、可控、大规模生产的前期准备。 我们准备正式展开临床了! 答辩结束后,陈薇接受了采访。 “我们在地球村,我们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 疫苗是结束新型冠状病毒大爆发最有力的武器,如果中国率先研制,这种武器不仅体现了中国的科技进步,也体现了我们大国的形象。

“院士陈薇,亲试新冠疫苗第一针”

最初开发是非常困难的,在疫苗开发的世界试验场,同学们都在热心地写书。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新冠疫苗研发项目已有44个,至少96家企业和学术团体正在开发。

偶然的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 nih )于当地时间3月16日在官网上宣布,位于西雅图的凯撒医疗集团华盛顿卫生研究所,新冠疫苗mrna-1273也在展开临床试验。 当天,有一个叫詹妮弗·的人。哈拉尔的志愿者打了美国新冠疫苗的第一针。 但是,美国医药新闻网站随后指出,mrna-1273疫苗的试验流程不符合常规,直接越过动物成为人。 也就是说,该疫苗的动物实验模型数据还没有出来,很早就进入了人体实验阶段。

“院士陈薇,亲试新冠疫苗第一针”

相比之下,我国的新冠疫苗已经率先突破了药物和疫苗从实验室走向临床的关键技术瓶颈,但这一突破是我国最早成功、最具鉴定性的动物模型,从而为疫苗的研制留出了时间。

在新冠疫苗的研制中,中国正兵分五路进行了灭活疫苗、mrna疫苗、重组蛋白质疫苗、dna疫苗、重组病毒载体疫苗的研制。 其中,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陈薇院士团队与天津康希诺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制的重组病毒载体疫苗最快。

“院士陈薇,亲试新冠疫苗第一针”

重组病毒载体疫苗的原理是将病原病毒a的部分基因移植到不致病的病毒b中,重构新的病毒c。 这种病毒c呈a的形状,但致病性与b相同。 中国首个病毒载体疫苗是陈薇团队研制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年他们利用该技术研制出了中国首个、世界第三个进入临床的埃博拉疫苗。

“院士陈薇,亲试新冠疫苗第一针”

陈薇阐述了制作埃博拉疫苗的原理。 埃博拉病毒有关键蛋白质。 这种蛋白质可以打开我们身体的大部分细胞,病毒侵入人类体内。 如果能将这个关键蛋白质基因嫁接到腺病毒等普通感冒病毒上,体内就会产生对这个关键基因的免疫记忆。 一旦埃博拉病毒侵蚀身体,(免疫系统)就会识别、识别、拒绝它。 这个发现的过程非常困难,多次失败,重试、再次失败、再次失败、再次尝试,我们几乎尝试了一次所有的技术途径,灭活疫苗、弱毒活疫苗、dna疫苗、vlp疫苗、亚单位疫苗… … 陈薇讲述了九死一生中首次开发这类重组病毒载体疫苗的经验。

“院士陈薇,亲试新冠疫苗第一针”

我们和埃博拉之间的距离只是航班

说到陈薇和埃博拉疫苗,有几个场面。

第一个场景发生在2019年,埃博拉疫情早就结束了。 陈薇站在刚果民主共和国赤道州的刚果河边,脚下是一棵大铁树,眼前是急流,感慨万千:刚果河是世界上最深的河流,其中一条有名的支流是埃博拉河。 1976年以前,埃博拉只是河流的名称。 1976年9月,埃博拉河两岸的55个村庄,一场不为人知的出血热疫情肆虐。 也有没有幸存者的村庄,震惊了世界。 1976年以后,埃博拉从一条河的名字变成了急性病毒的名字,也成为了死亡的象征和代名词。

“院士陈薇,亲试新冠疫苗第一针”

多年来,很多人问陈薇同样的问题。 现在,人们用更通俗的话问她:埃博拉到底是什么? 她回答说:埃博拉是恶魔。 用三个词就可以解释这个恶魔:它是生物安全最高级别的四级病毒,我们熟知的SARS病毒、HIV都只是三级病毒。 是目前世界上死亡率最高的病原体之一,感染后死亡率高达90%,是非洲被称为人类生命的黑板擦。 这是a类生物战剂和a类生物恐怖主义剂,如果不被有意采用,后果将不堪设想。

“院士陈薇,亲试新冠疫苗第一针”

埃博拉病毒出现以来,全世界都在研究相关疫苗。 陈薇说:第一,我们制造原创疫苗第二,制造高效安全的疫苗第三,制造大规模应用于现实的疫苗。 为什么陈薇队出类拔萃? 一个理由是陈薇自豪的军人身份。 军人总要想想,我们的战场在哪里?

“院士陈薇,亲试新冠疫苗第一针”

埃博拉疫苗的第一战场是非洲。 美国同步开发的疫苗具有很大的特点,但它是液体,需要保存在零下60度到零下80度之间。 非洲的烈日下,低温残留是个很大的挑战,陈薇记得我们去的时候不说别的,电都要自己发电。 因此,疫苗对温度不敏感,越是脱离冷链,应用现场就越是大幅增加。 陈薇团队成功将疫苗制成冷冻干燥制剂,可在2℃至8℃的常规条件下保存2年,在37℃的环境中保存3周。

“院士陈薇,亲试新冠疫苗第一针”

年,西非发生了大规模埃博拉疫情,同时疫情首次离开非洲,到达欧洲和美洲。 更致命的是病毒发生了变异,美国和加拿大的疫苗与1976基因型埃博拉病毒进行了比较。 那年12月,埃博拉病毒死亡人数激增,在这一严峻时期,陈薇团队研制的基因型埃博拉疫苗获得临床批准,成为世界上首个进入临床的新基因型疫苗。 年5月,陈薇队进入埃博拉疫情肆虐的非洲塞拉利昂。 这是中国科研团体制作的疫苗首次在海外进行临床试验。 陈薇队到达后,塞拉利昂的街道上经常排起长队。 那是等待注射疫苗的人们。

“院士陈薇,亲试新冠疫苗第一针”

于是,有了第二个场景。 年11月10日,在塞拉利昂中日友好医院前,十几个塞拉利昂年轻人把陈薇扔到空接住,他们以前在这家医院接种过疫苗。 三天前,世界卫生组织在塞拉利昂宣布埃博拉疫情中止。 因为我们中国的表现方法不同,所以国内没有这个。 第二,我很胖,通常别人也扔不了。 大家都在闪耀,他们也在闪耀,我也在闪耀。 陈薇笑着谈到了那个礼遇。

“院士陈薇,亲试新冠疫苗第一针”

陈薇爱笑着,笑着爽朗,她走得很大,挥手,穿着军装、白衣、便服,样子清爽的性格,让热情的塞拉利昂朋友感到亲切。

陈薇被问了这样的问题。 中国国内需要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已经很多了,而且我们国家还在快速发展中国家。 你为什么要去非洲?

一个理由是保护海外的中国人。 另一个原因是,在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人们已经感受到了我们和病毒之间,只有一个航班的距离。 陈薇说:“如果非洲的疫情得不到控制,携带病毒的感染者,特别是潜伏期间未被发现的人,乘坐飞机来中国是非常有可能的。 而且,另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国家安全问题、生物技术突飞猛进,生物安全已经成为新的非以前传下来的国家安全。

“院士陈薇,亲试新冠疫苗第一针”

塞拉利昂埃博拉疫情结束后,陈薇去了当地的孤儿院。 那是一所特殊的孤儿院,孩子们的父母被埃博拉病毒夺去了生命。 作为女性,作为母亲,我自然会想到孤儿院。 去的时候,陈薇带的礼物是中国的拨浪鼓,我小时候玩过。 至今我还能想起父母给我买电太鼓后的场景。 孤儿院的孩子,大十几岁,小的只有几岁,他们都争着拉陈薇跳舞。 这是陈薇难忘的第三个场景。 除去军人的身份,陈薇做这些的理由是因为这个世界充满了温柔的爱。

“院士陈薇,亲试新冠疫苗第一针”

如果没有国产疫苗,中国会怎么样

披着长发,穿着白衣服,骑着自行车在满是黄叶的清华园里闲逛。 研究生的时候,陈薇是这样的文艺青年。 她喜欢唱歌跳舞,是学校刊物的副总裁,经常参加周末学生食堂的舞会。 1990年,她偶然去了军事医学科学院(今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取抗体,因此突然产生了投身这里工作的强烈愿望。 清华毕业前夕,陈薇放弃了深圳知名生物企业的高薪职位,选择了穿军装。 之后,在这个清华园跳舞的女性过着另一种生活。

“院士陈薇,亲试新冠疫苗第一针”

2003年,非典流行,陈薇37岁。 她带领课题组进入连夜生物安全三级负压实验室研究SARS病毒,在广州一线医院采集SARS标本,与尚未治愈的病毒进行零距离接触。 最终她带领团队成功开发了比较有效抑制病毒的重组人&omega。 干扰素是健康人的预防药物。

“院士陈薇,亲试新冠疫苗第一针”

2008年,汶川地震,陈薇42岁,担任国家减灾委员会科技部抗震救灾专家委员会卫生防疫组组长。 为了预防灾后疫情,她赶到了第一线指挥战斗。 在废墟工作两个月后,她又投入了北京奥运会的安保工作,作为奥运会安保军指挥组的专家小组成员,处理了几十起核生化疑似事件。

“院士陈薇,亲试新冠疫苗第一针”

因为是新冠疫苗和埃博拉疫苗,所以很多人知道陈薇的名字。 事实上,从进入实验室的那一刻起,她就明白自己选择了隐姓埋名的人生道路。 有人提醒她:你们花了10到20年制造了埃博拉疫苗,但如果年没有发生埃博拉,没有发生刚果民主共和国的疫情,你们不就是白的吗?

“院士陈薇,亲试新冠疫苗第一针”

据她所说,即使后来埃博拉疫苗没有应用,我也很高兴。 那样的话,至少全世界的人都会平安无事。 她从一开始就了解这个职业,做好心理准备。 她说:我的前辈,哪个老一辈的科学家,我不知道,不太清楚,我知道,很清楚,他们一辈子做了什么? 不知道。 但是,我知道如果国家和军队需要我们出力,总是能看到军队的力量。 非典、汶川地震、奥运会、埃博拉疫情… … 全部都是这样。 在这次新冠引发的肺炎疫情中,陈薇团队依然用疫苗传达军队的力量。

“院士陈薇,亲试新冠疫苗第一针”

为什么我们要尽可能地生产疫苗呢? 可以购买其他国家的疫苗吗? 两年前疫苗事件发生时,陈薇曾深思。

年7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长春长生生物企业违规生产狂犬病疫苗的行为。 国产疫苗是否安全、是否可靠已经成为社会话题。 很多人接种疫苗医院的时候,建议进口疫苗。 疫苗事件发生后,当事人和相关人员是如何谴责的,以及之后是否根据法律对他们进行了处置,我认为不为过。 但是,这样的事件怎么预防呢? 如果没有国产疫苗,中国会怎么样? 陈薇自问。

“院士陈薇,亲试新冠疫苗第一针”

有些人经济条件很好,可以耐受进口疫苗。 在近14亿人的国家,我们的经济能承受吗? 即使我们国家能承受,世界的生产能力是否足够供给中国? 陈薇说,目前中国97%的疫苗是国产疫苗,支撑着我们的防疫系统。

另外,疫苗背后有国家安全问题。 就像这次中美贸易战一样,不管出多少钱,别人都不提供疫苗了怎么办? 进一步说,进口疫苗一定安全吗? 年,跨国公司赛诺菲帕斯36次五联疫苗(其中含有百白破疫苗成分)在分批发放检测过程中,被检测出8次(约71.5万人)效价不合格。

“院士陈薇,亲试新冠疫苗第一针”

1955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卡特实验室制造脊髓灰质炎疫苗时,灭活病原菌不充分,出现了机体病毒。 但是,在安全测试中,没有发现这个问题,很多孩子因此死亡或瘫痪。 这是一件非常大的事,美国在惨痛的教训中,完善了相关法律,使监管水平更高。 陈薇希望疫苗能成为搞好这一领域的契机。

“院士陈薇,亲试新冠疫苗第一针”

陈薇曾是全国人大代表,现任全国政协委员,她呼吁建设国家生物安全防御体系。 我们的国家应该齐心协力形成。 比如,能否建立一个涉及生物安全的国家实验室,整合国家力量、科研力量、甚至有点感情的公司家力量的长效机制。 从源头的创新到工艺的研究、生产、应用,再到最后的监管,都需要一定的顶层设计。

“院士陈薇,亲试新冠疫苗第一针”

研究病毒的科学家面临着很大的风险。 年8月,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当时塞拉利昂疫情的基因序列副本。 这对埃博拉防控至关重要。 文案有55位作者,其中5人因感染埃博拉病毒而在发表时死亡。 陈薇进入实验室已经29年了。 小心这是29年。 同事转业前劝她:陈薇,你少做点&lsquo。 恶魔课题研究。 但是,挥之不去的是这些烈性微生物、炭疽、鼠疫、天花、埃博拉&hellip。 … 你每天和病毒交往过吗? 有个女孩这样问陈薇。 陈薇的回答是:要说不怕,那不是真心话。 我想我们会尽一切努力保护个人,保护他人,保护环境。 如果我们承担着越来越多的恐惧,女孩,你和其他人可能会有点害怕。

“院士陈薇,亲试新冠疫苗第一针”

:刘骄傲审查篇: admin

标题:“院士陈薇,亲试新冠疫苗第一针”

地址:http://www.cq828.cn/hjqh/1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