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929字,读完约10分钟

由编辑者按下

7月下旬至8月上旬,正值西藏雨季,经济日报记者沿天河雅鲁藏布江向西,从林芝市巴宜区、朗县开车前往山南市扎囊县、贡嘎县、浪夹县、洛扎县,调查采访高原人民脱贫攻坚的种种努力。

虽然这里致富奔小康的物质基础和地理条件薄弱,但高原群众依靠土地快速发展产业,开辟生活面,培育特色,在各地呈现出强大的脱贫动力。 高原群众各展所长用十八般的武艺创造了美好的新生活。

有林芝、西藏江南雪域明珠的美称。 山南,是西藏文化的发源地。 年,两地相继撤退建市,成为年轻的高原城市。 五年来,在这个中国唯一省级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脱贫攻坚是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

由于地处高原,生活环境艰苦,高山峡谷交通不便,雨季经常遭遇道路塌方,记者在采访途中多次遇到危险。 可以认为,这个人民富裕起来,走向小康的物质基础、地理条件薄弱,但在这个不富裕的土地上,豪爽乐观的高原人民艰苦地付出,展现出富裕十八般的武艺,建设着自己的幸福。

““十八般武艺”打通高原致富路”

更章乡的草莓变红了

林芝市巴宜区更章门巴民族乡久巴村是一个久负盛名的草莓村,雨后久巴村空空气清新,干净的街道两旁都是两层别墅,尼洋河流过村庄,为全村增添了诗情画意,青山绿水之间犹如江南小镇。

久巴村有30户123人,以前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砍伐林木、挖松茸等。 在国家政策支持鼓励下,久巴村从2008年开始探索快速种植业的发展。 2009年,久巴村草莓栽培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合作社吸纳了16户贫困家庭60多人参加。 通过种植草莓,年久巴村全村实现了脱贫,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8万元。

““十八般武艺”打通高原致富路”

此外,章门巴民族乡还有6个行政村,久巴村除依靠草莓种植产业致富增收外,其他村种植方法单一,土地利用率低,致富途径不广。 整合现有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各村均衡已成为当务之急。

2019年4月,巴宜区通过政府招商引资,让一带一园六基地的千亩瓜果种植产业园更是落地章门巴民族乡。 根据千亩产业园区的技术支持,更是章门巴民族乡党委以村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快速发展模式,与园区沃圃生企业签订协议,成立雅觉草莓种植合作社,合作社覆盖6个行政村,6个村负责人组成合作社领导团队, 久村党支部书记多布杰担任合作社负责人,合作社产生的利润直接覆盖全乡334户1473名农牧民群众。

““十八般武艺”打通高原致富路”

雅觉草莓栽培合作社精准扶贫现代农业观光园,大棚备受瞩目。 在草莓屋,工程师拉姆卓玛正在修整红颜的草莓田。 拉姆卓玛是6个行政村中母萨村的村民,一年多前,她还是带着4个孩子的家庭妇女。 合作社成立后,拉姆·卓玛被村民们推荐到这里学习技术,现在掌握了整套栽培技术,当了10个柜长,每月有4500元的稳定收入。 掌握了技术回到村子里可以教越来越多的人。 拉姆卓玛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很满意。 记者问她为什么穿着漂亮的衣服工作,她笑着说:为了让自己更开心。 无论何时,穿得漂亮,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 就业+增收+获得感,平凡的幸福,真的很棒!

““十八般武艺”打通高原致富路”

鲁朗家庭旅馆着火了

去神仙住的地方林芝旅行,平策叔叔家庭旅馆的扎西冈村是网上的红牌地。 沿着318国道徒步、行驶的驴友,自驾游的旅客可以住在位于318国道旁的西藏林芝鲁朗镇扎西岗村。 藏语意为吉祥坂,这里毗邻鲁朗景区、雅鲁藏布大峡谷、南迦巴瓦峰、古秀寺等多个著名景点。 扎冈村正因为气势汹汹,不小心在网上产生了几个红色的寄宿家庭。

““十八般武艺”打通高原致富路”

去平策叔叔的家庭酒店很方便,在国道上转弯。 1998年,平策叔叔开了扎西冈村第一家家庭旅馆。 最初只有8间客房,每年收入三四千元。 每天叔叔都要去村口拉客。 随着周边旅游资源越来越丰富,交通条件、网络环境的改善,游客越来越多,这样的家庭旅馆价格亲民,当地文化流传至今,风土人情得以保存,再加上互联网的普及,旅客不断增加。 为了方便交流,平策叔叔留了上万张名片,生意越来越好了。

““十八般武艺”打通高原致富路”

目前,平策叔叔家庭酒店客房规模扩大到50多家,拥有卫生间、餐厅、茶馆等配套设施,去年收入20多万元。 因此,周边的家庭酒店也迅速发展,周围邻接着6家。 例如有点现代的博雅·。 藏坂酒店日出家庭酒店拉姆家庭酒店等。

““十八般武艺”打通高原致富路”

据扎西岗村党支部书记巴桑次仁介绍,全村68户中,有52户开设了民宿。 依托独特的自然风景和人文资源,扎西冈村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经济迅速发展,开辟了大众增收的道路。 目前全村年收入超过1000万元。 巴桑次仁告诉记者,继承西藏民族文化特色,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改造升级现有的家庭酒店,是扎西冈村家庭酒店今后努力的方向。

““十八般武艺”打通高原致富路”

看,这是我刚打开的抖音号码‘ 平策叔叔。 70多岁的平策叔叔拿着手机告诉记者,欢迎来到我家。 平策叔叔对着记者的镜头发出了邀请。

朗县辣椒很赚钱

你吃过兰县辣椒吗? 朗县位于林芝市西南部,雅鲁藏布江过境。 高原河谷地带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优势孕育了特有的辣椒品种的小牛角。 兰县辣椒有100多年的栽培历史,但年前栽培以家庭为主。 随着朗县大力发展一县一品,辣椒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逐渐挖掘,朗县辣椒的生产栽培方法走上了规范化和规模化的道路。

““十八般武艺”打通高原致富路”

在朗县洞加镇罗尔村诺组,记者进入辣椒大棚和村民一起摘辣椒。 生产的辣椒,由专业合作社派车收购,然后经过晾晒、加工、包装等工序上市。

年,朗县以种植辣椒为主导产业推进了全村。 最初,村民们对大规模栽培辣椒抱有疑问,担心收获和销路。 于是,县政府推出了公司+合作社+种植户的模式,开展集约化管理。 村民们把土地交给村子进行集体规模化栽培管理,不仅确保了产业收益,还极大地解放了劳动力。 村里村民阿旺旦增家有四个大棚种植辣椒,他的妻子一个人可以解决,他自己在县城打工,每年可以赚十多万。

““十八般武艺”打通高原致富路”

去年,朗县引进浙江公司,创办劲朗食品加工有限企业。 目前,该公司已基本完全消化了全县新鲜辣椒的产量,开发了辣椒调味料、辣椒酱等特色产品,建立了良好的销售渠道,使朗县辣椒向规范化生产经营迈进了一大步。

年,朗县辣椒种植面积达到8000亩,产量6000吨,产值2400万元,带动1570户群众实现1.22万元的增收,预计朗县辣椒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椒。

目前,《林芝市朗县辣椒产业快速发展计划(年2030年)》出台。 根据规划,朗县积极申报更大规模的朗县工厂化育苗基地项目,加强辣椒产业生产加工、销售、分销链机制,带动朗县辣椒全国销售,走出国门。 朗县委书记扎西说。

““十八般武艺”打通高原致富路”

藏草基地已建成

这可能是记者迄今看到的最大的玻璃房位于西藏山南扎囊县阿扎乡的西藏草万亩植物种苗繁殖基地。 进入全智能的大棚,南国景色、小桥流水、各种花卉、还有天鹅在池塘边玩耍。 这里可以看到万种植物,是一次很好的科普之旅。 大棚里有育苗温室、种子加工厂、种质资源园、藏药体验园等,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曾是沙漠之地。

““十八般武艺”打通高原致富路”

扎囊县是一个深度贫困县,扶贫工作存在很多难点。 为此,扎囊县制定了以产业脱贫为主的路子,通过引进生态修复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老百姓提供就业岗位,增加技能本领域,并达到了促进生态环境改善的双赢局面。

年3月,作为西藏自治区重点产业扶贫项目之一,西藏草万亩植物种苗繁育基地落户,并落户囊肿县阿扎乡。 该项目由国家烟草专卖局、原西藏自治区林业厅、西藏藏草生态科技有限企业共同出资,总投资3亿元。

不到三年,大面积的连片现代化高科技隧道拔地而起,总占地面积约1万亩。 西藏西藏西藏西藏西藏西藏草生态科技有限企业西藏草研究院院长赵韦介绍,该项目为脱贫采取了多项措施,具体是将项目区土地租金所得利润用于当地村委会的经济收入和贫困家庭收入,增加178户818人 项目建设阶段每年可带动692人短期就业3个月。 将项目固定收益用于扎囊县扶贫基金。 残、病、因学、土地不足、劳动力不足、技术不足等阿扎乡通常对贫困家庭和低保户,自行与96户结对帮助,发放慰问金。 记者在育苗区遇到了扎囊县阿扎乡的大学生旦珍。 她可以利用假期隐藏草基地打工,在这里学习知识,辅助家庭。

““十八般武艺”打通高原致富路”

除了经济账,这个项目更大的收益是生态账。 沙漠的绿洲,带来了生态修复和修养。 各类树种的研究、新技术理念,可以使周边农牧民在城市园林用苗中富于科技。 对生态修复也起到改善和保护环境的作用。

手工作业在这里变得很有名了[/s2/]

位于山南市洛扎县东南部的拉拉郊区乡,距离县城112公里,是全县7个乡镇中交通最不便、新闻最闭塞的边境乡,全乡平均海拔3675米,道路依山而建,道路狭窄曲折,记者

但是,郊外乡的清洁,振奋精神。 小镇人很少,主街道、弯弯曲曲的太阳灯和各电线杆上的五星红旗、党旗,展现了边境小镇的特色。 城镇比较突出的建筑物是蓝黄绿三色的拉拉郊区乡蓝天春雷小学。 学校有一个正式老师,一个助手,16个学生在编班上课。

““十八般武艺”打通高原致富路”

山脚下,一栋红色的天花板被两层小楼遮住在云雾中。 年11月,拉郊区村57户230人,杰洛布村9户16人住在起居、饮食、洗澡、就寝、储存、工作学习等功能齐全的现代化住宅中。

随着住房问题得到处理,拉郊区乡终于修好了出山之路,乡医院、乡学校、小康村建成,老百姓口袋里有钱了。

2019年,拉郊区乡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797.8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497元。 拉郊区乡党委书记古桑旦增从小就住在拉郊区乡,他在基层领导岗位工作已有31年。 这全靠党的富民政策和村民们的艰苦奋斗。 是在好日子奋斗过来的。 只有通过艰苦奋斗,不断在边疆服务,农村人民才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 古桑旦增说。

““十八般武艺”打通高原致富路”

离开郊区不培养懒人,家家户户都在手工劳动,主要经济来源是项目施工建设、竹器编织、木器加工、松茸采集、大棚栽培等。 乡小学的旁边排列着平房。 这是一家在乡专门建造的木器加工厂,村民尼玛·次仁在这里用工具加工木器。 在村民桑丹·拉姆的家里,妇女们聚在一起编织竹器,一个笼子、一个背笼子成型,熟练的工人一天能做十个成品,妇女们每天轮流去各家编织。 村里还成立了竹木器合作社,安排专家销售,以手工劳动为大众收入来源。

““十八般武艺”打通高原致富路”

桑旦增表示,经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郊区竹木器手工艺产品不仅成为牧民大众的富宝,还出现在山南市雅砻文化节、罗戟县克拉岗日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中,成为当地文化和旅游企业品牌宣传的重要载体。

:刘骄傲审查篇: admin

标题:““十八般武艺”打通高原致富路”

地址:http://www.cq828.cn/hjqh/3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