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82字,读完约4分钟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林草局大力推进生态补偿扶贫、国土绿化扶贫、生态产业扶贫,建立中央统筹、领域主推、地方主抓的生态扶贫格局,全面完成生态扶贫的各项目标任务,帮助2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在12月1日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李春良介绍了生态扶贫工作的相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生态保护和脱贫增收实现双赢(权威发布)”

一个人守护着森林,全家摆脱贫困

林业草业施业区、生态重要区域和脆弱区域、深贫困地区高度结合,是脱贫致富的主战场,也是林草建设的主阵地。

生态护林员政策深受地方和老百姓的欢迎,实施效果显著。 年,国家林草局与财政部和国务院扶贫办公室合作,从中西部22个省的劳动能力建设卡贫困人口中选派110.2万生态护林员,使3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林草资源管理面积增加近9亿亩,实现了生态保护和脱贫增收。

“生态保护和脱贫增收实现双赢(权威发布)”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扶贫办公室主任、计划财务司司长闫振说,生态森林保护者最大的特点是一个人保护森林,全家脱贫。 其次,将生态护林员作为实行林长制的重要措施,确定生态护林员的管理责任,落实管理边界。 继续加大对生态护林员的服务保障水平,从年到年,中央财政累计配置生态护林员资金201亿元。 连续五年制定管理办法,在管理职责、管理任务、完成情况、绩效考核等方面加强精细化、新闻化管理。 护林员不仅要保护森林,还应积极参与乡村治理。

“生态保护和脱贫增收实现双赢(权威发布)”

据介绍,今后也将保持政策的持续稳定。 通过开展生态补偿、国土绿化和巩固生态产业脱贫成果的政策理论评价研究,提出了生态扶贫成果与加强乡村振兴比较有效联系的指导意见。

林草资金、项目向贫困地区倾斜

在天然林资源保护等重要生态工程项目的任务和资金配置方面,向中西部22个省倾斜。 中西部22个省建立了扶贫造林(种草)专业合作社(队伍) 2.3万人,吸纳了160多万建设阶段的建设卡贫困人口参与生态工程建设,年人均增收3000多元。

“生态保护和脱贫增收实现双赢(权威发布)”

国家林草局将把林草的资金、项目、政策集中投入三区三州地区。 十三五期间累计安排三区三州中央林草资金555.6亿元,加强深贫困地区的造林绿化工作。

三区三州加强合作造林模式宣传,吸引贫困人群,参与荒山绿化、防沙治沙、公益林管理保护等事业,引导贫困群众参与家乡生态保护修复,增加收入。 云南怒江侗族自治州的建段立卡贫困人口通过退耕还林恢复生态后,在林下迅速发展草果业,老百姓通过在林下种植草果增加了收入。 据推算,怒江贫困人口的50%收入来自林业。

“生态保护和脱贫增收实现双赢(权威发布)”

促进可持续生态产业体系的形成

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大力支持油茶等木本油料、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林下经济、竹藤、种苗花卉等生态产业快速发展,宣传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家庭等模式,带动16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例如油茶产业、全国油茶种植面积6800万亩,茶油产量62.7万吨,产值1160亿元,使近200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生态保护和脱贫增收实现双赢(权威发布)”

这几年森林旅游发展很快,对贫困人口的脱贫增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信息发言人、推广中心主任黄采艺说,十三五期间森林游客人数达到60亿人次,平均每年游客人数达到15亿人次。 2019年开展贫困地区森林旅游扶贫效益潜力判断和快速发展战略专项研究,结果全年通过森林旅游实现增收的全国建设卡贫困人口46.5万户、147.5万人,受益人数占贫困人口的9%,全年增收5500元。

“生态保护和脱贫增收实现双赢(权威发布)”

促进产业的繁荣。 李春良认为,扩大规模、丰品种、调整结构、降价、提高质量、开拓市场充分挖掘林草产业快速发展潜力和比较特征,优化调整林草生态产业布局,提高高质量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促进扶贫地区各特色、可持续生态产业体系的形成,消灭贫困人口

“生态保护和脱贫增收实现双赢(权威发布)”

十四期间,国家林草局将加快生态扶贫政策向长期稳定增收政策转变,加快生态扶贫行动向绿色减贫行动转变,加快美化农村绿色化步伐,加快生态产业质量提升增效,构建农村绿色产业链,培育技术林农。

:刘骄傲审查篇: admin

标题:“生态保护和脱贫增收实现双赢(权威发布)”

地址:http://www.cq828.cn/hjqh/3856.html